央行放水四万亿 央行放水四万亿真假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各国央行纷纷开启经济"防御"模式,多年来,全球央行很难采取一致的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其实,中国经济取得迅速发展,货币超发也有20年了,很多人都觉得,为何居民工资却没“超发”?钱都去哪了?
其实,货币的本质是债务,央行发的钱相当于央行欠出去的钱,央行发出去的货币都需要有抵押品,而抵押品只能是资产,无法是劳动,这也导致了央行发出去的钱无法直接流通到需要的人手里,只能通过资本的流转进入工资。
一、超发的叫广义货币,不是真印出来的钱
如何来解释这个超发的钱,我来做个简单的模型:
A赚了100万元,存在银行(注意这100万那是真金白银的);B买了房子,向银行贷款了100万,也就是A存款的100万,这100万就是属于发出去的M2(广义货币);开发商拿到了100万元后,再把它存进银行里面,实际上就是在银行的户头上转一下,并没有印出钞票的;然后,C也向银行贷款了100万,这个100万就是开发商存的,其实还是A存的100万;然后开发商拿到100万再存银行,D买房再贷款。
理论上,这个套路可以无限循环,但实际上循环一次都需要时间,一年内也就顶多循环5次左右,100万就会被花成500万甚至更多,实际上只有最初的A100万是自己赚得,其他人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钱,是通过借贷业务让钱循环起来的。
二、超额货币并不是真的“超额”,他被用来满足新货币化的经济需求
原央行行长易纲曾在2003年出过一本书《中国货币化进程》,里面曾对货币超发去哪里做了个经典的诠释。
我们都知道,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广义货币供应的增长率,也就是M2持续高于真实GDP增长率和CPI之和,那这些货币都跑去哪里呢?
易刚分析的主要是1979年到1984年间,中国经济因为迅速货币化,从过去计划经济,突然解放了生产力,表现为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兴起,个体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家对现金的需求大大增加,因为农民、个体户和乡镇企业过去都没什么信誉,要使得商业顺利进行的有效方式就是迅速积累现金,这个时期虽然超额货币供给,但是通胀率却很低,表明超额货币供给绝大部分被新货币化的经济吸收了,它是被用来满足新货币化的经济需要。可见,超发货币真正要用来满足新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而被消化掉,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国家更加关注要让资本进入实体,而不是房产,避免杠杠率过高,更要避免过度通货膨胀。
三、货币超发,一定会滋生通货膨胀吗?
理论上来确实如此。比如一个菜场里,原来每天只有三斤野生大黄鱼可以卖,但是顾客需求是10斤,可能在众人追捧下大黄鱼炒到200元/斤,现在突然有30斤可以卖了,那价格就会滑落到80元/斤。
货币也一样,原来1000亿价值的商品规模,对应1000亿的流通货币,现在经济发展了,有了1500亿商品规模,央行又发了500亿货币,物价稳定。但如果央行在这500亿外,又印发了1000亿货币,全部进入流通领域,市场上就相当于有2500亿货币,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的。不过,一般央行放水和GDP都会保持正比的增长。按照经济周期和通胀周期的逻辑,在经济上升周期,会伴随着温和通胀周期,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也会同步上升,这就是良性增长周期。
总之,大放水时代,货币将会不断的贬值,超发货币无形中也会稀释人们的财富。在这个稀释的过程中,有的人察觉了,把资产转移到保值领域;有的人没察觉,阶层被降级而浑然不知。核心城市的房产,择机低价购入的黄金等都是相对值钱的。
信息来源:钱道文摘 百家号醉井观商
来源:政信理财网,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136-2194-8357(微信同)
本文链接:http://www.iwenqu.com/zxxt/918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wenq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标签:央行放水四万亿
注明:
余老师专注信托、定融、债券、基金等领域,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安全的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