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信托-198号济宁中心城区任城区银行间市场标准城投债券 济宁城投信用评级
更多行业资讯
关注联合资信
摘要
REPORT SUMMARY
REPORT SUMMARY
2022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叠加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减弱、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前三季度保险行业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保费收入规模同比呈回升态势;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市场集中度仍较高;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险企投资收益实现难度加大,投资业绩表现呈现一定分化,资产供给与配置需求的矛盾或将进一步凸显;《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的实施及资本市场行情走低等因素均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带来较大影响。展望未来,保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将持续优化,人身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转型已初见成效,随着国家养老“三支柱”的持续推进,未来社会养老产业或将迎来持续向好发展;车险业务发展趋稳,加之随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非车险业务或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规则Ⅱ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保险公司资本质量,不断强化保险风险管理,但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及资本补充压力等带来的影响仍需保持关注。整体看,我国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关注
· 规则Ⅱ实施对多数险企偿付能力充足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加之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行情走低亦对险企偿付能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关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动情况及其资本补充压力。
· 2022年前三季度,受风险综合评级下调的影响,多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且部分保险公司仍未披露2022年偿付能力等相关数据,需关注相关险企后续业务整改情况。
· 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险企投资收益水平承压,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压力增加较明显,同时由于保险业务转型、偿付能力制约和投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增厚手段相对有限,与头部险企的投资绩效差异趋于明显;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整体处于低利率的环境,权益市场波动尚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中小险企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面临一定压力。
· 受2022年以来投资端收益表现不佳加之代理人渠道持续收缩、疫情反复和经营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人身险公司利润表现较差,多家险企呈现亏损;但在新车销量大幅提升、车险综合费改的影响持续弱化及财产险公司受其自身经营限制导致投资收益负面影响弱于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前三季度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人身险与财产险公司盈利表现有所分化。
展望
· 保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人身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转型已初见成效,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三支柱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社会养老产业或将迎来持续向好发展;车险综合改革已基本符合预期,车险业务发展趋稳,加之随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非车险业务或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 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
· 规则Ⅱ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保险公司资本质量,不断强化保险风险管理,且险企可根据自身情况向银保监会申请其过渡期政策,有助于保险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发展。
· 2022年以来,监管发布一系列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涉及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商业养老金融、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等方面,促进保险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我国保险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一、2022年保险行业发展回顾
2022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叠加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减弱、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前三季度保险行业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保费收入规模同比呈回升态势;2022年1—9月,我国保险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94%,仍以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为主;原保险赔付支出1.14万亿元,同比下降0.97%。人身险业务方面,在线下营销受阻、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同比有所下滑;2022年1—9月,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7万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70个百分点。在国内新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速较快;2022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0.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3%,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27.02个百分点。受保险产品转型的持续推进及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整体表现欠佳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投资意愿有所降低,万能险及投连险业务规模均有所收缩。
从行业竞争来看,2022年,我国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对于保险公司的规范经营与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此外,当前投资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对保险公司的稳定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头部险企依托于在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稳定的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整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从长期看,业务布局完善、定价能力较强的险企具有较大的竞争和业务发展优势,同时可以促进中小险企不断规范和完善自身发展能力。
从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看,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实现难度加大,险企投资业绩表现呈现一定分化。在目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以及优质资产项目稀缺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压力及风险管控挑战有所加大,考虑到承保盈利压力向投资端的传导,资产供给与配置需求的矛盾或将进一步凸显。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2022年,在规则Ⅱ的影响下,我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人身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2.0%和139.7%,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9%、204.0%和309.1%。长期来看,规则Ⅱ下,保险公司资本将更加科学、有效计量,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会保持在合理区间。此外,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是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
整体看,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将持续优化,人身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转型已初见成效,未来社会养老产业或将迎来持续向好发展;车险业务发展趋稳,加之随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非车险业务或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规则Ⅱ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保险公司资本质量,不断强化保险风险管理,但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及资本补充压力等带来的影响仍需保持关注。
二、监管政策主要动向及对行业的影响
监管政策逐步细化推动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及资金运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2022年,随着各项保险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在产品销售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监管发布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承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明确了保险销售行为原则和分类,以及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需要承担的公众教育和信息安全保护义务;全面规范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行为,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强化监管方面,监管出台管理办法统筹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监管工作,规范保险资金运用关联交易行为,防范投资风险;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提升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工作质效。在行业发展指引方面,监管出台指导意见,提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有利于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印发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有利于持续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三农”事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发挥保险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在资本补充方面,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利于拓展保险公司融资渠道,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拓宽保险资金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确委托投资适用主体和投资范围,并对受托人开展相关投资提出了明确的投资能力管理要求,有利于规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行为,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此外,监管发布相关规定,强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保险行业重点政策梳理详见附表。
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继续保持审慎的监管态势,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坚决处罚,持续净化市场环境。2022年7月,银保监会结束对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和易安财险四家保险公司的接管。被接管期间,华夏人寿、天安人寿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变更,天安财险挂牌转让保险业务资产包,易安财险申请破产重整。此外,2022年以来监管进一步加大对不当经营行为的处罚。截至2022年9月末,财产险公司接受到的罚单数量以及受罚金额均超过人身险公司;按受罚总额排序,财产险公司受罚原因主要为编制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未严格执行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虚列费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等。按受罚总额排序,人身险公司受罚原因主要为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欺骗投保人、侵占投保人保险费、截留保费;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等。在公司治理层面,银保监会继续通过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的形式,强化治理保险机构违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同时强调监管底线,以实现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行业竞争情况
2022年保险公司市场格局变化不大,头部险企依托于在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稳定的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头部效应较为明显。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机构法人名单》所显示信息,截至2022年6月末已经在银保监会注册并且有相关信息公开的正规保险机构一共有237家。其中包括财产险公司88家、人身险公司75家、保险控股公司13家、再保险公司7家、养老保险公司10家、健康险公司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3家,其余为3家保险互助社及1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从经营数据来看,2022年1-9月,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7万亿元,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0.97万亿元。2022年9月末,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26.7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2万亿,增长7.32%;其中,财产险公司总资产2.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86%;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2.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726亿元,较年初增长11.0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1024亿元,较年初下降0.59%。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政策对于保险公司的规范经营与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当前市场环境对保险公司的稳定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头部险企依托于在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稳定的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人身险公司方面,2022年1-9月,保费收入前10家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占比为72.37%,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市场地位相对稳定,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和中邮人寿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
财产险公司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不大,行业集中程度仍较高。2022年1-9月,保费收入前10家的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前3大财产险公司市场占比保持在64%左右,市场集中度仍较高(见表2)。
四、保险公司经营分析
1、保险业务
人身险方面,2022年以来,在线下营销受阻、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同比有所下滑;随着居民储蓄意愿的提升,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占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有所回升。
2022年前三季度,在新冠疫情反复及管控政策持续推行的背景下,人身险业务各渠道线下营销受阻、代理人队伍持续流失,人身险业务供给端受到一定挑战;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居民可运用现金流趋紧,叠加对未来收入预期转弱,居民整体消费意愿有所收缩,对长期保障型等非刚需产品需求进一步降低;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前三季度人身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2022年1—9月,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664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70个百分点。
从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以来,在疫情反复及收入不稳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出于避险心态,居民储蓄意愿增长而消费意愿持续减弱,故对储蓄类寿险产品需求有所回升,对医疗、重疾等消费型险种产品需求走弱。2022年前三季度,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收入分别占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76.81%和21.6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较之前年度有所回升,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保持在较低水平。
2022年以来,在国内新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速较快;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险种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2022年以来,由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及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实现同比大幅提升。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2年1—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92.2万辆,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长15.4%。在新车销量增长、车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及车险综合费改的影响持续弱化的带动下,2022年前三季度财产险保费收入大幅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654亿元,同比增长9.93%,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27.02个百分点。
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仍主要靠车险保费收入拉动,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险种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此外,车险综合费改已执行超过一个完整年度,其对财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影响弱化,2022年以来,财产险公司车险业务呈增长态势。2022年1—9月,财产险公司实现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90亿元,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55%,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51.94%,仍为财产险公司最主要的险种,但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持续降低;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为12.30%,为财产险公司的第二大险种;农业保险对保费收入贡献度持续增长。
万能险及投连险业务规模有所收缩。随着监管政策对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和快返型产品监管约束趋严,保险公司寿险产品持续向保障型回归;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由于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整体表现欠佳,居民投资意愿有所降低,故万能险及投连险业务规模均有所收缩。2022年1—9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4638亿元,同比减少6.00%;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535亿元,同比减少64.67%。
2022年以来,在健康险赔付支出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赔付支出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随着健康险市场逐步健全、核保核赔政策的逐步完善,2022年以来,健康险赔付支出规模有所下降,带动整体赔付支出规模稳步下降。2022年1—9月,原保险赔付支出1148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97%;其中人身险原保险赔付支出5989亿元,同比下降3.25%,人身险中健康险赔付支出为2664亿元,同比下降14.49%;财产险原保险赔付支出5491亿元,同比增长1.66%。
2、投资业务
2022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投资资产结构相对稳定,固定收益类资产仍为投资配置主力;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实现难度加大,险企投资业绩表现呈现一定分化。在目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以及优质资产项目稀缺的背景下,险企资产配置压力及风险管控挑战有所加大,考虑到承保盈利压力向投资端的传导,资产供给与配置需求的矛盾或将进一步凸显。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压力增加较明显,同时由于保险业务转型、偿付能力制约和投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增厚手段相对有限,与头部险企的投资绩效差异趋于明显;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整体处于低利率的环境,权益市场波动尚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面临一定压力。
得益于保费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我国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在投资资产配置结构方面,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结构变化不大,固定收益类资产保持险资配置的主力,但随着监管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权益类投资规模缩小、另类投资占比有所提升。具体来看,2022年以来随着银行负债结构的不断优化,对资金成本较高的存款来源持续压降,同时市场低利率环境持续,保险公司存款资产配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更加凸显,投资资产中存款占比较之前年度基本持平;债券投资方面,虽然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带来的低利率环境使得保险公司配置债券资产的驱动力下降,但是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长久期资产较少,保险公司普遍面临一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压力,因此长久期债券仍然为主要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之一,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债券投资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在维持在40%左右,占比亦呈现趋稳态势;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方面,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整体表现疲弱,权益投资规模占比基本保持;其他投资以非标为主,另包括不动产、权益类理财、非上市股权等,2022年以来,监管机构不断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行业的资金投入,保险资金运用的可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在存量非标资产逐步到期的情况下,质量较好、久期匹配程度高且收益率具备竞争力的非标资产供给有限使得供需矛盾凸显。截至2022年9月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24.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9%;其中银行存款与债券合计占比52.54%,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增长2.23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2.11%;其他投资占比35.35%(见图5)。
按照不同类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来看[1],截至2022年9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账面余额2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1%;其中银行存款及债券占比51.97%,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12.50%,受股票市场跌幅明显影响,债券投资基金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26.64%,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9.59%。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账面余额1.89亿元,同比增长8.10%;其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占比54.4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15.13%,长期股权投资占比6.64%;投资结构整体和人身险公司基本保持一致。
投资收益方面,2022年年初,受权益市场大幅回撤,市场利率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快速下跌;从年初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上证综指从年初3600点下探至3200点,累计跌幅10.14%,年化收益率-36.4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18.44%,创业板指累计下跌19.96%。此后,长端利率下行,加之权益市场价值的波动,迫使保险公司适当拉长固收资产久期并把握权益资产的价格窗口进行处置变现,投资收益实现难度加大,各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投资收益整体在较低水平。从数据上看,2022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财务收益率年化[2]3.47%,综合收益率年化[3]1.56%;具体在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收益率表现亦大致相同,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年化和综合收益率年化分别为3.48%和1.51%,财产险公司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3.57%和1.29%。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压力增加较明显,同时由于保险业务转型、偿付能力制约和投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增厚手段相对有限,与头部险企的投资绩效差异趋于明显。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整体处于低利率的环境,权益市场波动尚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面临一定压力。
受2022年以来投资端收益表现不佳加之代理人渠道持续收缩、疫情反复和经营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人身险公司利润表现较差,多家险企呈现亏损;但在新车销量大幅提升、车险综合费改的影响持续弱化及财产险公司受其自身经营限制导致投资收益负面影响弱于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前三季度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此外行业的主要利润实现仍集中于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盈利持续承压。
利润表现方面,2022年以来,疫情在多地持续小幅发生、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下行,全球范围内亦有俄乌战争等全球事件发生,面对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我国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满足实体经济流动性需求。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延续稳健灵活的主要基调,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保持相对稳定,但受经济增速下行及疫情持续影响,煤炭、房地产、城投平台等投资领域的信用分层愈发明显,使得对资产久期、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保险资金配置压力不断增加,加之权益市场的较大波动,投资收益整体明显下降。在2021年行业代理人团队清虚后,保险公司代理人团队持续缩水,人身险公司利润实现同比明显下降。2022年,我国新车销量大幅提升,同时财产险公司经过车险综合费改满一年后,其影响持续弱化,财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趋于稳定,且与人身险公司相比,财产险公司受其经营模式的限制,投资收益率整体波动率相对较小,整体盈利表现优于人身险公司,较上年同期亦呈增长态势。2022年1—9月,在已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4家人身险公司来看,共计实现净利润1213.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06%,其中,41家人身险公司亏损共计213.69亿元,其余33家公司盈利共计1427.22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人身险公司达65家,其中泰康人寿净利润降幅最大,下降了127.03亿元,9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平安人寿实现净利润增长275.08亿元,增长规模最大。财产险公司方面,在已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84家财产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18.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亿元,增幅近22%,其中59家财险公司实现盈利共计540.94亿元,25家财险公司共计亏损21.98亿元,同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三家头部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共计437.24亿元,同比增长60.76%,占全行业净利润的84.25%,中小财险公司盈利压力加剧。
联合资信关注到,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2022年以来,面对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保险行业自身经营情况的变化,人身险和财产险行业的分化效应不断凸显,头部险企市场份额稳固且行业利润占比较高,整体保险行业利润实现情况同比有所下滑,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
3、偿付能力分析
2022年,在规则Ⅱ的影响下,我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人身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但偿付能力相关指标仍远高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监管红线;同时,银保监会对受规则Ⅱ影响较大的险企确定过渡期政策。长期来看,规则Ⅱ下,保险公司资本将更加科学、有效计量,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会保持在合理区间。此外,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是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
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从2022年一季度起,保险公司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编制全面实施规则Ⅱ。规则Ⅱ对于保险公司风险的计量更加科学全面,进一步严格了保险公司资本认定标准;同时2022年以来,由于资本市场行情走低,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收益波动一定程度上侵蚀所有者权益,亦对偿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2.0%和139.7%(见表3),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9%、204.0%和309.1%。从行业整体风险评级结果来看,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风险评级的保险公司总数共181家,4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被评为B类,15家被评为C类,9家被评为D类。
2021年3月起实行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中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作为偿付能力标准的考核评价维度,整体看保险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整体保持稳定,偿付能力充足,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保险公司仍存在偿付能力指标未达标情况。 在已披露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的保险公司中,共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准,较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为风险综合评级为的C类的华汇人寿、中韩人寿、合众人寿、百年人寿、三峡人寿、渤海人寿、富德财险、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华安财险、前海联合财险、渤海财险,以及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的都邦保险和安心财险,其中,华汇人寿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作为操作风险较大的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降为C类;中韩人寿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导致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较低,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降为C类,但考虑到其引战增资已得到监管披露,未来偿付能力充足指标将大幅提升,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状况或将显著回升;安心财险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负值,已严重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都邦财险2022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银保监会给予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年过渡期政策。 整体来看,在规则Ⅱ的影响下,我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监管红线。此外,对于受规则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期政策,允许在部分监管规则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长期来看,规则Ⅱ将更加科学、有效计量保险公司资本,引导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回归保障本源;同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会保持在合理区间。
此外,2022年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自2022年9月9日起实施。 推动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对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接管期已于2022年7月16日结束;同时,2022年7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的批复》,原则同意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需对上述接管期结束险企后续经营情况及对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续破产重组进度情况进行关注。
4、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情况及信用水平
2022年以来我国新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有所下降,考虑到相关政策已落地,未来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得到提升;行业发债企业整体信用状况较好;由于2018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新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保险行业将迎来集中兑付期,需对相关保险公司信用水平及资本补充债券还本付息情况保持关注。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务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存量规模持续提升。但2022年以来,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多家保险公司等待无固定期限资本补充债券发行窗口期,放缓了债券发行节奏,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资本,其中增资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如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增资105.2亿元,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增资90亿元。2022年1月1日至12月20日,共有10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总额合计224.50亿元;其中2家财产险公司共发行35.50亿元、8家人身险公司共发行189.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截至目前,从存续的资本补充债券看,我国共有50家保险公司(含再保险公司和保险集团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80只,存量规模3088.50亿元。2022年8月,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相关政策落地,目前尚未有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补充债券,考虑到规则Ⅱ下部分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面临一定补充压力,未来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得到提升。
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存续期为10年,但在第5年末附有有条件的赎回权,发行人在符合条件下有权选择赎回;2022年有1只资本补充债券到第5年选择赎回年度,截至目前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赎回相应发行的“17人保健康”债券。从债券到期期限来看,2023年共有10只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到第5年行权日,债券规模共605亿元, 2023年保险行业资本补充债券迎来集中兑付期,需对相关保险公司信用水平及资本补充债券还本付息情况保持关注。
从发债保险公司主体级别来看,截至2022年12月20日,我国市场上存续资本补充债的保险公司共有50家,其中AAA级别31家(见图7)、AA + 级别6家、AA级别7家、AA - 级别2家、 A+ 级别2家为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别被终止评级,发债主体信用水平整体较好。
从信用等级变化看,2022年以来,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三家保险公司主体及债项级别被下调(见表4);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债项级别上调,主要系其收到8亿元原股东同比例增资款,注册资本由18亿元提升至26亿元所致;其他保险公司信用等级未发生调整,整体行业信用水平保持稳定。
五、展望
未来一段时间,整体看,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将持续优化,人身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转型已初见成效,未来社会养老产业或将迎来持续向好发展;车险业务发展趋稳,加之随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非车险业务或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规则Ⅱ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保险公司资本质量,不断强化保险风险管理,但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及资本补充压力等带来的影响仍需保持关注。整体看,我国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可控,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
附表 2022年以来保险行业重点政策
[1]不含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四家公司数据。
[2]财务收益率年化=〔(期末累计实现财务收益/平均资金运用余额)/x〕*4,x为当前季度。
[3]综合收益率年化=〔(期末累计实现综合收益/平均资金运用余额)/x〕*4,x为当前季度。
金融评级一部
谢冰姝 许国号 马默坤 郎朗
联合资信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为现名(英文名称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联合资信是目前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评级和评估、信用数据征集、信用评估咨询、信息咨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员培训。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对多边机构、国家主权、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评级,对上述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评级。
公司业务资质齐全,已经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理事单位,具有从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信评级业务资格。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
lianhe@lhratings.com
投资人服务
chenjialin@lhratings.com
媒体关系
duhan1@lhratings.com
点击“在看”,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
来源:政信理财网,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136-2194-8357(微信同)
本文链接:http://www.iwenqu.com/zxdt/1340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wenq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央企信托-198号济宁中心城区任城区银行间市场标准城投债券 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评级
- 关于央企信托-198号济宁中心城区任城区银行间市场标准城投债券的信息
- 央企信托-198号济宁中心城区任城区银行间市场标准城投债券 济宁城投项目
- 包含央企信托-198号济宁中心城区任城区银行间市场标准城投债券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