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湖北省黄冈市某县级政信定融项目 回顾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

在线服务

湖北省黄冈市某县级政信定融项目 回顾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文

273°c 2023年10月27日 06:51 资讯动态 0条评论
  移步手机端

1、打开你手机的二维码扫描APP
2、扫描左则的二维码
3、点击扫描获得的网址
4、可以在手机端阅读此文章

  3、【拓展阅读】绝不能让“国家与英雄一起被毁灭”在中国重演

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1、世界那么大,你看完了还不是得回来上班

三、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1、德国眼中的二战:在反思中实现灵魂救赎

2、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龙应台)

四、小学生为老师撑伞

1、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李镇西)

五、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

1、北大才女演讲为何让整个中国沉默?

2、刘媛媛演讲摘要

六、“衡水二中“事件

1、铁笼里的青春何以安放

2、中国落后地区为何最易制造名校神话

3、衡水二中的孩子奋斗多少年能跟金刻羽们喝咖啡?

六、怀念汪国真——汪国真诗选

七、大学生网上募捐救父毕业后寻捐款人加息还钱

绝不能让“国家与英雄一起被毁灭”在中国重演

1941年冬,莫斯科以西86公里,彼得里谢沃村。

某个寒冷的夜晚,一队德国军人抓住了一名放火烧掉军马厩的年轻女孩。在这样恶劣气候下被袭扰令这群德国士兵出奇愤怒,尽管这个女孩看起来弱不禁风,但他们还是严酷地刑讯了她。但无论怎样的毒打或者诱骗,女孩始终一言不发,只回报以冰冷仇恨的眼神。这样的结果令德国人感到不适,在审讯的最后,他们判定女孩是纵火犯,要处以绞刑的惩罚。

出于某种威慑的考虑,在第二天对女孩行刑前,一些当地人被要求现场“观摩”。于是,彼得里谢沃村的村民们见证了这位刚满18岁女孩人生的最后一刻:她衣着单薄,在寒风下瑟瑟发抖,被押解着穿过白雪皑皑的广场。雪花飘下,落在女孩长长的睫毛上,下面是一双无畏的眼睛。当一条粗大的绳索套住她的脖子时,女孩挣扎着高喊:“斗争呀!别胆怯!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这时,一个德国士兵踢开了她脚下的木箱。

彼时,正是苏德战争中苏联最困难的时期:大片国土沦陷,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被击溃,战无不胜的德国军团已极度接近了这个国家的心脏——莫斯科,全世界都在掰着手指头算着苏联战败灭亡的日子。

然而,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刻影响力的民族是绝不会那么容易屈服的。当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会勇敢的站出来,他们将挑起为民族命运做不屈抗争的重担,并毫不吝啬地泼洒自己的鲜血。在所有国家的史书中,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英雄。

国家需要英雄

这位名叫卓娅?科斯莫杰勉斯卡娅的女孩正是其中之一。也许从军事意义上讲她的“战果”不值一提,然而她的勇气和呐喊却如同惊雷般唤醒这个国家的勇气和血性。当女孩的事迹传播开来时,整个苏联从统帅到士兵都愤慨万分,复仇的口号响彻了整个前线。

英雄的意义就是会使一个坚韧的民族重燃斗志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于是,这个满脸是血的国家开始了奋起反击,并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最后到柏林,世界见证了这场战争的逆袭。

1942年2月16日,这位女孩被追授“苏联英雄”的称号。在我看来,当女孩毅然走向绞刑架的那一刻,她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最坚韧的品质,也无疑是当时这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她无愧于英雄的称号,并应当永远地受她的国人们崇尚、尊重以及缅怀。

然而,我错了。在恶毒的政治阴谋面前,任何美好和伟大的事物都会被毫无怜悯地毁灭掉。

在女孩牺牲在绞刑架上50年后,她再一次被拉上行刑台。这一次的刽子手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外国士兵,而是来自她曾誓言保卫过的同胞——一群职业高贵、外表光鲜,但却无法掩盖内心深处对祖国深深恶意的人。

最先跳出来是一本自诩为“良心”的《论据与事实》刊物,记者А?若夫季斯凭借着不知道从哪里翻找出的一堆野史文字,“恍然大悟”地撰文揭露“真相”:卓娅烧掉不是德军的马厩和草料,而是村民的木板房,于是愤怒的村民抓住了她并扭送德军惩处。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居然是纵火犯?入侵的法西斯军队居然主持了公平与正义?就在文章引起了人们困惑之后,紧接着,更多不怀好意的人一拥而上:有人发现了卓娅儿童时期曾经治疗过精神性疾病就一口咬定女孩是个神经病,还信誓旦旦地认定只有神经病才敢那么“无畏”才会那么“犯傻”;有人质疑卓娅行刑和尸体的照片是为宣传进行的摆拍和伪造,甚至传言斯大林为了伪造还迫害了无辜平民……众口铄金必定积毁销骨,仿佛是一群凶恶的刽子手在一刀刀残忍地划开女孩的身体,女孩以及她的精神由此轰然倒地。

被那些人毁灭的不仅仅是卓娅一位英雄。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苏军战士、战斗英雄马特拉索夫的事迹被描绘成当局编造的谎言;不屈服于侵略者的严刑拷打、凛然赴死的奥列格?科舍沃伊被他们认定成精神失常的母亲编造的离奇*** ;牺牲在敌国刑场上的尤利乌斯?伏契克被他们判定为反复无常卑鄙的小人……甚至连那个民族历史上最强大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也被他们贴上了“德国人的间谍”、“毁灭俄国文化的罪人”、“美好的沙皇俄国的破坏者”一个个恶毒的标签。

不要自毁长城

这是北京初秋的一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坐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轴线上的一座建筑物内,正在读一部20多年前一个世界强国的灭亡史。当史实把那些曾经的阴谋一幕幕呈现而出,当读到那些国家的英雄和那个英雄的国家被肆意诋毁扭曲抹黑并因此而毁灭时……我感到了冰彻心扉的寒意。

精忠报国的英烈被推倒了,那精忠报国还有什么意义?舍身取义的行为被讥讽了,那舍身取义还有几人会追求?抵御外侮的壮举被恶搞了,那抵御外侮又剩下几分价值?没有什么比一座座民族精神丰碑被毁坏更可怕的事情了,伴随着一个个英雄倒下,是全体国民信仰支柱的崩塌,继而是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而这一次却再也没有英雄站出来拯救国家,在内奸外敌的合谋下,这个世界超级大国走向了毁灭的深渊: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动荡……甚至直到今天,那个国家曾经最发达的一块土地上,硝烟依旧弥漫,安定远不可及,繁荣更是遥遥无期。

苏联解体至今仅仅二十多年,世界已然沧桑巨变,昔日的超级大国已经作古,而东方那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则正在全面崛起、奔向复兴。然而在残酷的国际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崛起的征途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正面竞争和遏止从不会缺少,背后阴谋和诡计亦从不会缺席。下一个阴谋的牺牲品,会是中国么?

同样是一个国力强大经济富裕军力上不可轻侮令世界强国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同样是意识形态独立自主而被某些势力恨之入骨的国家,同样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涌现过无数英烈、诞生了壮丽精神丰碑的国家……当政治、军事或经济手段的遏止已经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难道还有比抹黑其英烈、虚无其历史、混乱其人心、沦丧其民族精神以遏制甚至毁灭其更有效的手段么?

如果你一直在上网,你应该早有感知,事实上,遍布在网络、报纸、杂志甚至教科书上,这场旨在摧毁我们民族精神高地的阴谋早已发动,甚至连手法都出奇的如出一辙。

2013年底,一个拥有数十万粉丝,自诩“解读历史、传播真理”的认证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抵抗外辱英勇抗战的英雄被描绘成了土匪,而屠戮了无数国人的日寇则成了主持正义的化身。这就是所谓解读“历史”?这就是所谓传播“真理”?

不久前,一个认证为某教育基金会主席、某几所高校兼职教授、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公知,把三十年前“无意”道听途说槽点满满的话发上了微博:“当年江姐思想活跃、不安分,很风流,她每和一个男同学上床,就要求对方入党,闹得满城风雨……”把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坚韧不屈、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抹黑成了出卖色相出卖肉体的娼妓。竟有如此的教育基金?竟有如此的大学教授?

同样是在不久前,一群自诩为追求真相、中国良心的所谓专家也突然集体鼓噪着对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黄继光进行质疑,有人用粗浅可笑的物理分析堵枪眼的不可能性,有人论证英雄的事迹是官方记者杜撰,有人戏谑黄继光脑子有问题,还有人恶搞总结“枪炮基本不用,炸药基本失灵,全军趴着不动,围观一人玩命”的段子……可这些人却从不敢直面的史实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者是我们。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对抗最现代化的联合国军,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无畏和牺牲,胜利会能到来么?事实上,参与了这场悲壮惨烈攻坚战的15军45师135团六连官兵几乎全体阵亡,唯一重伤生还的战友万福来在听到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时大为不满,上书陈情,才有了黄继光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把英勇无畏舍身忘死、激励一代又一代战士的军神恶搞丑化成*** 、傻瓜。那就是所谓追求“真相”?那就是所谓的“良心”?

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雷锋被他们抹黑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孤僻、袖手旁观;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焦裕禄被他们丑化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唯利是图、贪婪无耻;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董存瑞被他们恶搞了,于是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明哲保身、见死不救……请想象一下我们的民族精神高地全部沦陷后的场景吧,一切美好和高尚将不复存在,所有良知和秩序将荡然无存,这个国家将重蹈苏联人的覆辙和噩梦,伟大民族的复兴将被彻底打断,混乱和苦难必然会重新降临这片大地,并波及到我们每一个家庭。

尊重英雄才有更好的未来

朋友们,请擦亮眼睛,看清那些流言背后的阴谋吧!每一条污蔑我们英雄的谎言,每一条诋毁我们先烈的谣言,都是射向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子弹,都是意图毁灭我们美好生活的毒药。我们不能冷漠无视,更不能沦为阴谋者的帮凶。

请铭记我们的英雄与先烈,是他们当初所有的不计得失的付出和舍身殉难,才使你我能够在今天明媚的阳光下安享平淡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业绩我们无以为报,但他们的壮举我们必须铭记于心,他们的荣光和英名我们必须尽心守护。

请尊崇我们的英雄与先烈,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他们传承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他们的品质指引着人们冲破险阻、不断前进。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崇尚我们的英雄就是守卫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守卫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请捍卫我们的英雄和先烈,绝不能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代价凝结的硕果在我们手中毁于一旦。有一个民族已经为此付出过惨重代价了,在20年前他们在英雄被抹黑时刻没人站出来,10年后整个民族为此忏悔不迭并拼命弥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郑重地向国人宣布卓娅所有的事迹都是真的,彼得里谢沃村路口屹立着的卓娅纪念碑永远干干净净,结婚的新人们会向卓娅的塑像献上鲜花,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孩子经常来看望这位女孩并饱含深情地讲述她的故事。

愿我们每一位伟大的英雄与先烈,在我们的捍卫下,不会承受那样多舛的命运,并永远安享无上光荣……

【外一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你看完了还不是得回来上班

来源:人民日报2015-04-16

最近,河南一名女老师简短的辞职信轰动了网络,她是这样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多么的文艺又有号召力!不过,大家还是冷静冷静吧,人生真要有那么简单,谁还每天那么苦为生活奔波?看完世界,你还是得回来工作!

提起环游世界这四个字,恐怕是每一个人最心红火热的四个字,也是被当做梦想最多的四个字,但如今仿佛变了味儿。

人们总是动不动就拿旅行说事儿,工作不称心,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是苦苦上班;被领导批评了,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是坐办公室的人;上学考试不如意,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人家外国的学生如何云游四方,学校老师不开明也不开眼;想买房子买车又不想努力赚钱,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能把钱和一辈子都套牢在土木结构上。

难道人生除了上班下班上课下课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就只剩下旅游了么?

辞职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20岁出头的时候也想去旅行,去欧洲,去美洲,去哪里哪里,没多少钱,但有份年轻的好心情。

很多人说,年轻时候没钱但是有时间,等年纪大了有钱了,但是就没有当初的那份儿心情和时间了。这话不假,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年轻时候,随便辞职休学去旅行的理由。

这些年总能看到一些辞了职旅行的年轻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旅行中,找所谓的自我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海外流亡超过30天后,还不想回家,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回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与未来。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年轻人看似豪迈洒脱的旅行背后,究竟是为了看世界,还是逃避现实?

人生那么长,总要用一段时间的不自由,来换取其他人生的自由,总不能什么都让你一个人得了。干啥啥没有,吃啥啥没够,还要旅行拔腿就能走,这显然不太现实。年轻的时候荒废了光阴,年纪大了需要用更多自由的代价去弥补;而年轻时的奋斗,也同样能换来其他生命时光的自由。

我刚上班的时候,看到周围前辈每天忙得要死的生活,总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我就想去环游世界。那时候我就想,我现在辞职旅行,顶多能去越南老挝柬埔寨,为什么前辈们看上去那么忙又没心情,但好像他们也没耽误每年去一次亚非拉美意大利。

工作与旅行本来就是共存关系

后来我终于明白,工作与旅行有一个完美的共存关系,职位越高带薪年假就会越多,工资越高越不需要为了某个特价机票只能在某个时间出行。只要善于运用已有的公共假日,用好自己的各种假期,就能有一个不被冲突的好时光。

而职位高能力强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旅行回来没人要,实在太累了就休息两个月,回来依然是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可不是我们这种小年轻啥玩意儿没有,只有年轻这一条赌注所能达到的境界。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高中同学,她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国际记者,每天在世界各地飞行。每天她都在世界各地,很多我们个人护照去不了的地方,对她来讲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工作旅行,完全公费。这时候肯定有人说:“哎呦,这太爽了,他们还招人么?”

拜托,这份工作可不是普通人干得了的。首先英语要特别过关,这姑娘从大一就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中间还去美国读书两年;其次写作能力也要强,特别是英文书面写作能力;再次就是其他的各种你能想得到的优秀品质了。

我曾经和一个14岁就考上北大,且还是当地高考状元的小美女聊天,这姑娘现在每学期换一个国家交换读书,她说了一句话,“我只是把别人抱怨和吐槽的时间用来背历史书上的备注小字了。”

听到了么?所以你我这等还挣扎在早晨能不能早起十分钟的普通人,能给个带空调的格子间工作就已经很棒了好吗?别纠结为什么老板不能给你一年30天的假期了好吗?

提升自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云游四方四海为家的梦想,但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现实中慢慢长大。这世界不会对谁特殊优待,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旅游达人,你可曾知道他们受过的苦,流过的汗,遇到过的危险,心惊肉跳的瞬间。

一个旅行界很有名的朋友跟我说:“即便是有了赞助去环游世界,不为钱发愁,可人家怎么会免费赞助你,到你写文章打广告的时候,人家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写,那种文字的不自由,比缺钱更让人难受。”

我并不是反对年轻人去旅行,只是千万别动不动就想辞职拿旅行说事儿。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提升自己,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一股脑都逃避在旅行里。

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想辞职去旅行的时候,低头看看钱包,想想回来以后的路。不排除这世界上有人环游世界,还依然能成名赚钱还特洒脱地生活着,但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我们,千万别忘了,大力过度的宣传就是用来忽悠我们的。

每日三省吾身:白吗?富吗?美吗?高吗?富吗?帅吗?好了,快去上班吧!

德国眼中的二战:在反思中实现灵魂救赎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德国总理施罗德

战后60年来,德国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纳粹时期历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龄儿童到政治领袖,德国上下已经完成了深层意义的民族救赎。

德国领导人的忏悔勇气

今年5月初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胜利日纪念仪式上,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美、俄、中等二战的战胜国首脑一道出席纪念活动,并向打败本国军队的苏联阵亡将士鞠躬献花圈,“以德国人的名义”请求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原谅德国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从而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1995年6月,德国前总理科尔继勃兰特之后,双膝下跪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道歉。

德国政界对二战的态度还可以从他们彻查纳粹历史的决心中看出。2005年7月11日,德国外交部长菲舍尔任命了一个独立历史学家调查委员会,以研究德国外交机构在第三帝国时代扮演的角色,清查外交部的纳粹历史遗留问题。

委员会将对相关问题展开独立和彻底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查清德国战后与纳粹政权有牵连的外交官重新被接纳进入外交部工作的情况,估计整个研究将耗时3到5年。5名历史学家将在今年9月份首次举行全体会议,以确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菲舍尔任命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背景是今年春季在德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讣告风波”。德国外交部2003年在内部刊物上刊登了一名前外交官去世讣告,此人曾是纳粹党员并在二战期间参与多起战争罪行,而讣告中却对他那段历史多有粉饰。此事曝光后,菲舍尔下令改革前外交官后事处理方式,停止在内部刊物上为一切曾有纳粹背景的外交官员刊登讣告,只发出不做评价的死亡通知。

德国教科书还原历史真相

·德国:反纳粹教育是法律

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2004年1月26日生效的《柏林州学校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学校的目的是使培养出的人有能力坚决抵制纳粹意识形态和其他追求暴力统治的政治学说,有能力塑造建立在民主、和平、自由、人类尊严、男女平等基础上并与自然和环境相和谐的国家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思想观已被明确列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据了解,德国其他联邦州也都有类似的法律。

德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历史的内容。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规定,不准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严格禁止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即使是否认德国在战时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也将受到严惩。

·纳粹黑暗统治是历史教学重点

柏林市教育部门设有一个监督委员会,负责在《柏林州学校法》基础上制订柏林地区中小学历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为9年级学生历史课编撰的《民族国家和世界大战》一书中,把纳粹这段历史作为内容重点。学校为11年级至13年学生开设历史和世界政治学这两门课程,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门。有关当代史,教学大纲专门强调“纳粹独裁──问题和分歧”这一主题是必修内容,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德国是如何由魏玛共和国走向纳粹独裁的,探讨和评价纳粹是如何走上灭绝欧洲犹太人之路的,反思在人类文明发展到20世纪的时候德国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野蛮的状态。而世界政治学第一学期的专题则是“德国的民主和独裁”。

在德国教科书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不到6年的时间。但德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拿出了一整个章节和一个半学期的时间来处理二战主题。在教科书有关“二战”的章节内,又分了6个小节,从希特勒上台讲起,到希特勒动用宣传机器和手段,蛊惑和引诱德国人民走上战争的道路,再到希特勒的军事扩张、种族大屠杀、人民的反抗和抵制活动、盟军的胜利、德国的解放,直到最后一个小节“综述”。

为了让已经开始有独立判断和分析能力的中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二战”的有关内容,德国各中学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其中,最为普及的做法就是安排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到学校做报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座谈。学校还经常安排学生参观德国现存的集中营旧址,以及战场遗迹博物馆。

作为配合教学,在历史课之外,老师还会在德语课上安排阅读有关“二战”的文章。学校还经常专门放映与“二战”有关的优秀电影。众所周知的《辛德勒的名单》、《浪潮》都是德国学校首选放映的影片。

·30年前,德国与波兰就解决了教科书分歧

在德国,尽管历史教科书有许多不同版本,由于各出版社在编写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各州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因此内容差别不大。学校一般根据老师们的意见,选择合适的教材。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德国和波兰在教科书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1972年成立的德国波兰教科书委员会在推动双方解决历史和地理教科书分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75年,德国波兰教科书委员会促成双方签订了《有关联邦德国和波兰历史和地理教科书的建议》,终于解决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敏感问题。

德国民众对二战历史的认知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德国人全面和深刻地反省了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上,德国人与日本人截然不同。但是,人们也许并不清楚,对于德意志这样一个战前千百万人曾拥戴过希特勒、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男人都上过战场、战后家家都失去亲人的民族来说,要深刻反省战争,正确认识历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国人曾忌谈“大屠杀”

战争结束后最初几年,德国社会对二战的反思主要还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范围内。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51年9月就发表声明说:“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但社会舆论很少揭露纳粹罪行。

提起战后年代,许多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都对自己的经历刻骨铭心。战争结束时,德国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科隆、德累斯顿、维尔茨堡、多特蒙德和法兰克福等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当时,德国各地出现了大批“流民”,数百万原来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德裔居民被驱逐出境……因此,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而较少考虑本民族给其他国家造成了多大伤害,也较少思考这场人类浩劫的因果关系。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德国人忌谈“大屠杀”,一些书刊甚至无视这个史实的存在,许多中学的历史教师也都对学生回避这个题目。

·德国民族救赎的心路历程

战后几十年来,德国人在认识历史问题方面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可以历数一些重要事例:

1945年4月1日,驻魏玛美军组织当地1000多名居民参观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许多德国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们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家门口,曾发生过那么惨绝人寰的悲剧。

1945年至1946年,“纽伦堡国际战犯法庭”对纳粹战犯进行了审判,德国举国关注。

1946年10月,德国导演沃尔夫冈·施陶特斯执导的影片《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上映,该片首次反映了德军在苏德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1958年11月,德国建立了“追查纳粹罪行总部”,开始对数以10万计的案件进行调查……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全社会开始讨论自己的历史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70年代的两个事件,它对德国民族正确认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访问华沙。在纳粹受害者纪念碑前,勃兰特突然双膝跪下。这一举动震撼了全世界。另一个事件是美国电视连续剧《大屠杀》在德国上映,引起了巨大反响。2000多万德国人含着热泪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部片子。由此,德国社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们每个普通人是不是也有罪责?德国年轻一代人开始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干了些什么?

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德国社会真正意识到了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转折性的标志是,在1985年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明确表态:“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 从“战败”到“解放”的认知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飞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德国没有纳粹纪念物

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问题上态度也很明确,先后向波兰、俄罗斯、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和受害的犹太民族进行了巨额赔偿。到2002年,德国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

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各阶层每年都要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的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提醒德国人不要忘记和忽视纳粹犯下的罪行。同时,政府还采取积极措施,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等方式教育青少年。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在法律上限制了纳粹的死灰复燃。

1995年,德国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恐怖之地”战争纪念馆,专门揭露纳粹的种种暴行,今年又在柏林修建了大屠杀纪念碑和纪念馆。在德国境内的主要二战战场遗址,都有苏联红军、西方盟军的纪念碑和墓碑。每年德国领导人都会出席在这些地方举行的纪念活动,悼念当年在与德军作战中牺牲的英雄们。

而希特勒及其助手们在德国已经被钉上了耻辱柱,德国领土上没有他们的坟墓,也没有他们的任何纪念物。

·德国民众警惕新纳粹

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新纳粹分子5月8日却企图在柏林聚众闹事,他们的倒行逆施引发众怒,被当地群众坚决制止。

报道说,当天约3300名德国极右翼组织成员聚集在柏林东部亚历山大广场,挥舞着纳粹德国使用过的红色、白色和黑色旗帜,抗议其他国家“逼迫德国陷入狂热悔过”。

见到这种情景,大约6000名当地群众自发进入亚历山大广场周围街道,制止新纳粹分子闹事。一些群众打出了“再不要法西斯”和“再不要战争”的横幅。为防止冲突,德国当局勒令国内最大极右翼党派“国家民主党”支持者只能在广场后面由路障和警察组成的缓冲区内活动。对峙两小时后,“国家民主党”决定放弃游行计划。听到警方在喇叭中宣布新纳粹游行取消的消息,在场群众发出欢呼。

德媒体: 德国因坚决反省历史才获得今天的地位

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德国之声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德国坚定地承担了历史责任,才赢得了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文章摘要如下:

二战结束至今已有60年,战争的亲历者也在日益减少。值得庆幸的是,下一代的德国人将牢记国家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页,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战后德国那样,如此全面和深刻地反省历史。

正是由于德国坚定地承担了历史责任,才在欧洲获得今天的地位,而不是像日本在亚洲那样处境尴尬。今天,在中日因历史问题龃龉不断之时,德法之间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推动欧盟宪法在法国公投中获得通过,希拉克总统还请求施罗德总理伸出援助之手,这表明了法国政府对德国的信任。即使在10年前,这都是无法想象的。在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的庆典上,德国官员受到了冷落。而今天,德国总理施罗德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一样,出现在莫斯科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典上,这也充分说明欧洲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

10年的改变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世界如何看待德国的问题上,也表现在德国人如何看待自身方面。1995年,刚刚统一的德国还是个畏缩的经济大国,不敢确认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10年后,德国已经成为不断扩大的欧盟轴心国,在世界舞台上,柏林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对二战的诚恳反思

从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到太平洋战场,从空战、陆战到海战,从集中营、占领区到敌后战场,从战役记述到人物生平,从商业片到艺术片,观众耳熟能详的二战题材经典影片可以说不胜枚举,很多都已成为不朽的经典。二战被一代代电影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而德国电影人更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二战进行诚恳的反思。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

“第三帝国将是一个充满艺术和文明的乐园,并将绵延千年”。这是《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这个神经质的德国人说话时总是喜欢用夸张的手势配合富有感染力的表情。

作为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2004年问世并引起轰动和争议的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从希特勒身边最后一任速记员荣格的视角出发,以平实、客观的立场展现了这个战争狂人在掩体中度过生命最后12天的情景。影片还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

影片以荣格的口吻讲述了纳粹德国灭亡前夕,即1945年4月20日至5月2日间,发生在总理府花园地下掩体里的故事。希特勒是这段历史的主角,在那里他过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面对纳粹德国的失败,他歇斯底里,痛哭流涕;他与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然后同她一起自杀;他发给身边的士兵氰化钾针剂,命令他们即使给敌人留下尸体,也必须面目全非……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

《帝国的毁灭》表现出德国在对待二战历史的心态上日趋成熟,在对那段历史的艺术文化表现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评论普遍认为德国人能够通过艺术形式来检讨自己的过去,这部电影拍出了德国人痛苦的自省,没有虚饰和隐瞒,让世人了解为何一个政治狂人会导致600万犹太人被杀、各国共计5000万人罹难的悲剧。

德国法西斯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永远无法被遗忘,但德国人勇于正视这段历史。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反省自责,德国主流社会开始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永远铭记这段恐怖的历史,永远记住纳粹法西斯的罪行,并要把这种认识世世代代传下去。

德国人认罪态度为什么好于日本

德国的真诚反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为德国赢得了朋友。此间专家和学者们普遍认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不是德国对二战的认罪比较彻底,如果德国仍被认为构成军事威胁,美国、原苏联和德国的邻国当年也不会答应德国统一,统一至少要比现在艰难得多。那么德国的认罪态度为什么比较好?德国人为什么对二战能进行比较彻底的反省?

首先,较之日本,战后德国法西斯主义受到了比较彻底的清算。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摧毁了纳粹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这是德国能够彻底否定纳粹、完全认罪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盟国吸取了一战之后未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祸根使之死灰复燃的历史教训,主张对德国进行彻底的“非纳粹化”改造。不仅解除了德国的武装,对战犯进行了严厉的制裁,改造了国家机器,而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禁止宣传纳粹思想。有个统计:战后盟军起诉德国战犯7万人,其中3.6万人被定罪,对大批所谓胁从者则予以解职。其结果是,“第三帝国”的高官全部被清除出了军队和政府部门。

德国一家报刊最近有一篇分析说:战后,德国和日本的情况在很多方面都十分相似:二者都是战败国,都被战争打得一败涂地,后来都被异国占领,又都在一片瓦砾中重建了自己的国家,并创造出经济奇迹。但是有一点,德国与日本有明显区别:德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而在日本,美国出于其在亚洲利益的需要,保留了日本最高的国家代表——天皇,也容忍了不少有历史污点的日本政客重登政治舞台。美国当年的实用主义态度是造成今天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麻烦甚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德国政治领导人在解决历史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战后,德国领导人认真地吸取了历史教训。他们认识到,数百年来,德国与邻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带来的只有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别国数千万人的牺牲,而且也使德意志民族遭受了灭顶之灾。

战后,德国被宿敌所包围,德意志民族要想重新自立、生存和发展,首要前提是要实现与欧洲各国的睦邻友好。为此,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实际行动化解了德国与法、英之间的世仇,与以色列建立了正常关系,消除了与东欧各国之间的历史积怨。正是因为德国政治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了勇气和智慧,使德国赢得了欧洲乃至世界人民的信任,也使德国在欧洲合作的框架下“突出重围”,重新成为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国家。

当年勃兰特的一跪,对德国的反省,进而走出耻辱走进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以致有人说:“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

正是在德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影响和带动下,正确的历史观在德国民众中拥有了广泛基础。如今,反对种族主义已成为德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煽动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言行一旦出现,就会形成群起攻之、人人喊打的局面。

附高考优秀作文

包 容

有一种包容,源于勇敢。

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这是行为上的勇敢;原谅他人的失误,正视自己的过错,这是心灵上的勇敢。

心灵上的勇敢比行为上的勇敢更难,就像战胜自己比战胜他人更难一样。

但是学会心灵上的勇敢——包容,才是真正的英雄。

昨天——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纪念日,法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法国总统希拉克不仅邀请了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等盟国元首,还盛情邀请了德国总理施罗德——这位敌对国家的元首。

难道法国人民忘却了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的种种罪行了吗?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他们学会了一个词——包容。

战争的苦难都是过去的事了,错误也不是现在的德国总理和人民犯下的。难道法国要继续和德国仇视吗?难道法国还要反过来与德国一拼高下、一雪国耻吗?法国人民没有这样做。

没有人认为法国人懦弱,更没有人认为法国人忘记了国耻,相反,法国人民给人的印象是心胸宽广,勇敢地包容他人的错误。

德国总理勃兰特、施罗德们呢?

他们没有犯任何错误,但他却承受着许多本不属于他们的骂名,他们曾在公众场合下跪,一次次向全世界表达深切的歉意。

同样,没有人认为他们失去了尊严。在我眼中,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他们包容了向他袭来的一切。

法国人民示威游行不是不欢迎施罗德,而是不欢迎发动战争的布什!跪下的德国总理不是比站着的日本首相更高大吗?

包容不是软弱,更不可耻,包容是一种勇敢,包容在尊重他人时也让自己得到尊敬!

比起这些国耻家仇,我们日常的那点小摩擦、小磕碰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难以包容呢?我们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吗?

学会包容,学会勇敢!

解剖:本文内容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小作者借助大考前夜诺曼底登陆60周年一事,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普遍谈的人与人间的包容上升到国与国之间,演绎出了包容的深刻的内涵,铸就了这篇撼人心魄的和平宣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的程度令人刮目相看。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 龙应台

六十七岁的老麦在克里夫兰住了四十年。从汽车厂退休下来,他就只管在院子里种花,偶尔带着一条老狗上街走走。孩子们都长大了,各自独立,只有老伴在家里烤烤蛋糕、烧烧菜。提到老麦夫妇,邻居会说:“啊,那对和气的老人!”

有一天,老麦突然被逮捕了。以色列专门追猎纳粹的政府部门说老麦在二次大战中是煤气房的管理工人,要求美国政府引渡到以色列当战犯审判。美国照办,所以老麦就不见了,离开了他住了四十年的家。

不但以色列有专门搜索纳粹的机构,美国也有。只要是四十年前和纳粹有过关系的,不论是遁逃南美的丛林或改名换姓匿居欧亚,天涯海角都会被搜出来,关进监狱中,面临审判。这种“冤有头、债有主”找纳粹讨还血债的行为,不只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国家大事,也是欧美各国,尤其是巨无霸的美国,所热切资助的。华德翰竞选奥国总统时,犹太人提出严重抗议与警告,指控他是一名纳粹,引起国际注目。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一个毕生为犹太人作见证的作家。这种种迹象都显示以色列国家虽小,犹太人的“血债”却近乎“匹夫有责”,人人都得热切关怀。

犹太人在西方舞台上声音特别大,当然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犹太人财大势大;尤其在美国,不论是新闻、政治或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控制分量。原因之二:犹太人是弱者;没有其他民族(至少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受过那么多的苦难。原因之三:西方人有罪恶感;多少犹太人的苦难是西方人所造成的。

以色列出动的每一次逮捕,西方的报纸都要发出胜利的欢呼;又一个纳粹头子在南美被捕!以色列的发言人讲话像“正义之声”。同时刊出这万恶不赦的罪人的照片:啊,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皮肤皱得像干橘皮,竟是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眼睛里一片衰老的茫然。虽说四十年过去了,他们怎能逃得了岁月的审判呢?

指挥大军作战的将军落网了。幕后作计划的参谋落网了。俯案写文书、贴布告的秘书落网了。还有,当年才廿出头的煤气房管理工人——老麦,也落网了。老麦爱焙蛋糕的老伴紧紧拥抱着老麦的照片,面对新闻记者,哭着说:“他没罪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文明、成熟自诩的西方列强,很笃定地帮助以色列万里寻仇,连“始作俑者”的德国也闷声不响,表示默默地赞同。猎捕四十年前的纳粹似乎是文明国之间的国际公法,不容置疑。作为一个与犹太人毫无瓜葛、不怀歉疚的中国人冷眼旁观,却觉得这个西方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与我所了解的人性有很大的冲突。

我所怀疑的,不仅在于惩罚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究竟有什么意义。在一般的法律中,三十年前所犯的错误是不必追究的。三十年的流水光阴中,年幼的长成,年长的凋谢,大概也绰绰足够使受伤的痊愈、作恶的忏悔。三十年,大概也足够使埋藏罪孽的泥土,抽长出新生的希望。可是犹太宗教着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四十年的旧恨一如昨日的新仇。这笔血海深仇,哪管八十岁或者九十岁,只要一口游丝气还在,就是惩罚的对象。这是一本人生字典,里面独缺“宽恕”的辞汇。

我想问的,倒不在于为什么在同一时候遭受极大残害的中国人,不曾像犹太人一样成为捕猎战犯的债主?没有听说过美国或是法国帮助中国人,在东亚的丛林中搜索当年的日本将军、日本参谋、日本秘书。更没听说过美国将一个已经入籍美国四十年的公民引渡到中国受审,因为他曾经在南京大屠杀的日军营中担任厨师,或者守仓库的管理员。我想问的,倒也不在于这奇怪的双重标准,不在于人们对这双重标准的视而不见。

最令我不安的,毋宁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人,究竟可以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哪一个程度?

一个刽子手的责任,在看准了头颈的分寸,一刀霍下,让鲜血喷起,人头落地。被杀的人究竟有罪或者冤枉,不是刽子手的事情。甚至于即使他明明知道眼前跪着的人其实无辜,也没有人会指责刽子手为凶手。我们可以说,刽子手只是奉命行事,做一天和尚当然就得撞一天钟。应该负责的,是判官;或者,是那个不健全的审判制度;再抽象一点,我们不妨这么说,错在那个封建的社会。

一个政府发言人的责任,在对准了舆论界,将早已作好决定的政府立场转达给民众。而作成决定的政府是否在撒谎、欺骗,不是发言人的责任。甚至于即使他分明知道由自己嘴里讲出来的话是谎言,有悖他自己的良知判断,也不会有人指责发言人为欺骗者。他只是执行任务罢了。应该负责的,是那个存心欺骗的政府;或者说,是那个无法防御欺骗的、不完美的政府制度。

要渺小的个人负起责任是不公平的,个人只是“制度”这巨大机器中一个看都看不见的螺丝钉,机器在制造杀人的武器还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螺丝钉的责任。

可是,也有人认为人有充分的自主权,作不作螺丝钉都是自由意志的选择。既然是自由选择,个人就必须为他所作的选择担负后果。刽子手若明知冤命,而又不舍刀他去,那么他就成为凶手之一,因为他默许冤死的存在;而默许,就是促成。发言人如果明知自己在传播谎言,而不挂冠求去,那么他就成为有罪的欺骗者,因为他容忍谎言;而容忍,就是制造。

里根为了打击卡扎菲,编造了一些假的新闻,由白宫发言人对世界宣布。谎言揭穿之后,国务卿的助理发言人BernardKalb面对满室新闻记者,当场辞职。“当工作与良知相抵触时,”六十四岁的Kalb说,“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选择了良知的发言人,显然拒绝作一枚随着机器运转的螺丝钉。相当能代表十九世纪美国浪漫思想的梭罗,对渺小的个人有着更高的要求。一八四六年,美国与墨西哥打仗,当一个美国士兵把刺刀戳进墨西哥士兵胸膛的时候,他很可以说:对不起了,但我只是奉命行事;是我的政府贪图你的土地,挑起战事,造成你的枉死,但杀你实在不是我个人的责任。

梭罗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来对抗政府已作的决定,但是,他显然觉得个人对一场不讲公理的战争有负责的必要,他选择了拒绝缴税,表示拒绝作一枚被动的螺丝钉。对一个挥舞着刀、冲进墨西哥领土的美国士兵,梭罗等于在说:世界上没有“奉命行事”这回事。当工作任务与个人良知冲突的时候,你或者选择良知,即刻辞职退伍,后果也许是饿死;或者接受命令执行任务,那么你就是个凶手,没有自欺的余地。不管选择是什么,责任都在于个人。

当然,天真而浪漫的梭罗说,如果每个人都有高度自觉,拒绝作个不负责任的螺丝钉,那么那场不讲公理的仗也就打不成了。巨大的悲剧之所以发生,都只因为个人没有认清人的自主权,随波逐流,而流至不可控制的灾难。

没有任何人能以“奉命行事”作为无罪的借口,因为人唯一所该奉的“命”是自己的良知。

犹太人天罗地网,万里寻仇的狂热行为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实践;第二,就是犹太人也深信人可以,而且必须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策划消灭犹太人的将领固然要血债血还,只是执行命令的军官也难逃其咎;受雇于纳粹的秘书、技工、管理员,更是帮凶。二十来岁的老麦,没受过太多教育,作为一个管理员,他每天的杂务之一,或许就是打开煤气开关,一板一眼把上司交待下来的工作做好。你可以说他是个奉公守法、克尽职守的工人。可是,他打开煤气的那个小工作,效果是一屋子惨死的老弱妇孺;换句话说,老麦是个奉公守法的刽子手。犹太人在四十年后要制裁他,等于是制裁他缺乏自觉,不曾作一个拒绝奉命的小子。上了贼船,为什么不跳海离开?不跳海,就是贼。

“不跳海,就是贼”的赏罚原则对人有高度的道德要求。首先,它要求一个人上了“贼船”要认得出这是艘“贼船”;也就是说,人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洞悉是非真伪的智慧;其次,它要求人有“跳船”的勇气。认清贼船之后,即使不能英勇地把掌舵的暗杀了,或者放火烧船起义,至少要拒绝同流合行,毅然决然地跳船。

经过两次大战的现代人,其实一直在努力地维持清醒。他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操纵与蒙骗,一次又一次被带到毁灭边缘。所以,已经有人开始睁开眼睛检视船行的方向。西方的反核战运动就是一种自觉运动,一向被动的人反过来希望主动地决定自己的未来,不让所谓“领导人”或狂热的群众牵着鼻子走。台湾近年来开始蓬勃的民主运动与反污染热潮,也代表一种觉醒与反抗,人试图塑造自己的命运,如果缺少这种觉醒与反抗,人恐怕早就在自己的愚昧中灭顶了。

然而,洞悉是非真伪的智慧,独善其身的果敢——究竟多少圆颅方趾的人有这两样条件?明辨真伪往往不只是智慧的问题;一个智慧极高的人可能生长在一个极权制度中,资讯受到封锁,教育受到歪曲与控制,神话、谎言作为洗脑的材料,从生到死他根本没有洞悉真伪的机会。透过统一编制的教科书、控制严格的报纸与电视、宣传标语、威吓利诱的手段,一个政府可以塑造人民的思想,像搓泥人一样,玩于股掌之间。在中国文革的狂热中,在德国希特勒的民族主义热浪中,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趋势中,人人都是泥人,你要泥人怎么样跳出塑泥的大手掌去辨别客观的真伪呢?确实有些人,在举国欢呼:“嗨,希特勒”的时候,清楚地冷眼洞悉隐藏在爱国狂热背后的危机,目击是非价值的颠倒,弃德国而去。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的人,即使动了疑心,也没有能力作独立的判断。一个当过红卫兵的人告诉我:“当时我们冲进教室把老师拖出来打得鼻青眼肿,逼他下跪,我心里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可是大家都这么做,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所以我也定了心,放心地去打。”人云亦云是人的常态,自我觉醒、反抗潮流,是人对自己较高的道德期许,一种理想的追求。

我想,老麦的逮捕之所以令我不安,是因为我发觉犹太人其实把觉醒与反抗这种高度的道德期许,当作审判人之有罪或无罪的基本条件。有谁经得起这样的审判呢?譬如说,仁民爱物是一种道德理想,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努力以赴,可是,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不到仁民爱物的标准而判他十年徒刑;仁民爱物是一个道德的上限,必须当他碰到下限——譬如杀人——的时候,你才能惩罚他。误上了贼船的人,我们希望他有所觉醒,在“工作与良知”之间毅然有所抉择,跳海也在所不惜,但这又是一个道德的期许,不是判罪的标准。把上限的道德期许拿来作为判罪惩处的下限标准,岂不失之太苛乎?人,没有那么干净吧?

今天,如果发生了核子大战,五十年后,万一有人要追究责任,那么今日受雇于核厂的守卫该不该判刑呢?现在正在读核子研究所,即将成为工程师的学生该不该判刑呢?在国防部处理文书的打字小姐该不该受审呢?负责修护核厂的工人该不该受审呢?明明知道核战的危机却不曾参加过反核运动的我,该不该被逮捕呢?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世上没有无罪的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年近七十岁的老麦要面对审判?

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残酷暴行不应该只是犹太人的事,就好像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残虐不能够只是中国人的事。“地球村”里的人要依赖彼此的正义感来绵延生命。我们教导下一代,也期勉这一代,要时时觉醒暴力的存在,诉诸良知;但是在人普遍的做到这一步之前(或许他永远做不到),惩罚做不到的少数人,这是不公正的报仇行为。经历过二次大战那样悲惨的教训,人所学到的不该只是报仇而已吧?!

我问一个德国大学教师:“德国人对猎捕纳粹的事没有讨论吗?没有意见吗?”

他沉吟了一下,说:“老一代的,心里觉得罪孽深重,在犹太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沉默。年轻一代的,渐渐开始想反抗这种沉默的罪恶感,他们觉得那个时候还没出生,为什么我要觉得有罪?但是,还是没有什么公开的讨论,再过几年大概会有一种新的检讨跟反应吧?

怀着罪恶感与羞耻心的德国人,把他们犯罪的痕迹像博物馆一样保存起来。在有名的集中营“大壕”(Dachau)里,铁丝网、煤气房、监牢,狰狞地立着,一如恐怖的往昔。德军用赤裸裸的犹太人作实验品的照片,一张张为人的兽性作见证,德国人是希望不要忘记自己的丑陋而重蹈覆撤。对血淋淋的历史,西方人的口号是: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犹太人不只没有遗忘,似乎也无心原谅。

中国人呢?

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李镇西

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许多评论充满“正义感”:“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霸气女教师,你摆的什么谱?”“感情你是国家领导人了?”……还有的评论矛头直指撑伞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

我得知这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忆我从教三十多年中有没有让学生给自己撑过伞。想了很久,确定我从来没有过。但我并未因此而释然,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我的许多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

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哎呀呀,太多了。我越想越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幸好以前拍照摄像没那么方便,而且也没有互联网,否则我不知会被“人肉”多少次!

所谓“后怕”所谓“庆幸”当然不过是调侃而已。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我把学生压在下面,是因为他们也曾把我压在下面——但无论谁压谁,共同的感觉都是“痛并快乐着”;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是因为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家玩,一起包饺子,饕餮之后大家分工,有的洗碗,有的扫地,俨然一家人了,哪还有什么师生之分?去火车站的路上,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当然,如果说学生为老师做事是一种“付出”的话,那我为们的付出也不少。那天我在小学门口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我校附设了一个幼儿园)扛着午休的被子,我赶紧接过来帮她扛上了五楼教室。三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班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突发阑尾炎,我立马背着她直奔医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这事若发生在今天,一个年轻男教师半夜背着一个高一女生,多半会成为别样的“新闻”)。住院部在山上,我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挪动步子,同时开玩笑地对背上的女生吟诵著名诗篇《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直在呻吟的女生轻声回应我:“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同时,还很自然。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的照片。孤立地看照片,如网上所描述:“这位女老师手里拿着扇子,戴着墨镜,全程无表情……”似乎这老师很冷漠,很摆谱。按有些人的观念,照片中的老师应该表情亲切,面带微笑,最好双手搂着孩子的肩膀,然而那是摆拍,是作秀——我们很多领导“平易近人”的照片就是这样“摆”出来的,“作”出来的。但这几张照片不是,这是这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横切面。在拍照之前或者之后,也许也有过笑容,有过亲昵,而恰好这个“瞬间”和“横切面”没有——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这不挺好吗?

问题是,上网了曝光了,于是有关部门便“高度重视”了。据媒体的跟进报道——

很快,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便就此事回应称,经调查,被打伞的老师确认为上海宝山顾村中心校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该局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既然是孩子“自愿为老师打伞”,我就真想不通,这位女教师何错之有?教育局竟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本来应该为教师做主的政府教育部门,竟然将此事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以此“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云云。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知道,孩子帮老师撑伞,已经是一种“和谐氛围”了。这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

小学生帮老师撑伞,多美好多可爱,这会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本身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情景,被好事者伤害了。

……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位女教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我从这三张照片中,看到的岂止是“比较好”,简直就是没有距离的好。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我这不是主观推断,有该事件最新进展为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我错了”,同时流泪说道:“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

这段话我读得很感动也很心酸。自己被舆论声讨,还担心着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孩子自愿为她撑伞的原因。

一个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那么爱孩子,却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被领导批评,被网络示众,被“全民”声讨……我为我们的教师感到一种锥心的痛。

那些攻击小朋友“拍马屁”的人,心态是扭曲的,因为他们以自己并不干净的精神世界去揣度孩子纯洁的心灵。

而这几张照片的偷拍者和上传者则是可耻的——什么心理?这么阴暗!

真不知道,从今以后,那可爱的小男孩和这纯真的女教师如何相处?我无法想象。

2015年5月6日夜

北大才女演讲为何让整个中国沉默?(转载)

“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九零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所以我亲爱的九零后们,如果将来再是有那些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其实大家存有一点敬畏之心,不要再信奉所谓的“胆子要大一点”,这个世界就必定充满阳光,光明就一定会荡涤一切黑暗!

北大才女演讲为何让整个中国沉默?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对于现今这个时代来讲,当人们对90后的认识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追潮流、赶时尚并且比较拜金,而且逆反心理特别的强。加上90后独生子女较多,他她们中间有些被家长娇生惯养,不通情达理;其实这只是我们这些自认为比他们理性痴长几岁人的一种看法而已。要知道,不管我们对90后有些所做所为看不惯,总有一天,他她们也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主载这个世界。

最近有一则视频很火,是一位北大才女叫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第二季》中一次演讲《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堪称经典,如“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九零后,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九零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九零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所以我亲爱的九零后们,如果将来再是有那些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一时间让所有人耳目一新,一些之前对90后带视岐的家伙,也纷纷改变了看法,有人则干脆感叹:我们老了,这个世界该90登场了。

刘媛媛的演讲无疑击中中国社会弊端,但像这样正能量的演讲,官方媒体少有报道,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奇怪!自然,很多人看了刘缓缓的演讲之后,都感到心中有愧,因为正当我们千方百计的去算计如何去容入这个社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做为90后的刘媛媛喊出了“她们要改变这个社会”,无疑来讲,对想隔入社会,狼狈为奸的人来讲,不知有何感觉呢?有人说刘媛媛演讲虽然很精彩,但她还太年轻,不懂这个社会,而且社会也绝对不能容忍她这样的人生存,但我们不要忘了,正是有刘媛媛这样的人存在,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中国才不断的向社会文明迈进!

刘媛媛的演讲,在当今中国,不仅是90后,就是60后、70后、80后整个中国来讲,都是不多见,因为大家都相信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而刘媛媛做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有这样的理想,那是时代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因为在现实生活,很多人被物质腐败渗入,连一丁点理想也都给磨灭了,因此从这位北大才女刘媛媛的身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当我们都老去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属于她们的,望刘媛媛们能双肩挑起中国的希望,不要再走中国曾有过的错误脚步,改变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

刘媛媛的年轻、向上、阳光、自信、勇敢、坚韧的情怀,我们这个社会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在当今中国,拥有这种情怀的年青人已经不多,多数年青人人未老,先学精,一只脚还刚刚踏入社会,就学会潜规则,当然,很好的继承了腐败先辈的路子,但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表现。其实,对整个中国来讲,这个观念是犹为的突出,很多人都在走同样一条重复的道路,大家彼此都觉得心安理得,而有的人则用这样的经验之谈来教导后一辈人,如何去遵守潜规则,适应潜规则,这也便是刘媛媛讲的“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们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而正是这种教育,不知埋没了多少中国年轻的理想,改变了多少学子的命运呢?

刘媛媛的演讲,让整个中国沉默,那是因为在中国,有很多人都她演讲中的可恶之人,比如遵守潜规则们,比如腐败分子,比如为利益,摧眉折腰;比如弄虚作假,欺骗民众们;而刘媛媛的演讲无疑来说是刺痛他们的神经,但谁也不敢反驳,只是沉默以对;而也正因为如此,刘媛媛的演讲,少有官方媒体以正能量做传播!刘媛媛不仅是北大的骄傲,更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

其实,刘媛媛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做为中国人来讲,知道了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弊端,我们除了沉默之外,是否要付出行动去改变呢?

北大刘媛媛演讲摘录

“现实生活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默默无闻,而弄虚作假的人最后却名利双收”。于是,总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说,年轻人你还不懂。”

“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现实逼年轻人为求生存没了梦想,没时间关心政治、关心环境、国家的命运,那还有什么精力去为这个社会做什么?”

“但是有一件事情,你和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的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不要短斤缺两。如果开工厂当老板,就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

“每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会注定改变世界。”

“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

“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因为一个理由,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

“希望每一个90后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一辈子绝不随波逐流,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绝不失望于人性......”

“如果将来再有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铁笼里的青春何以安放

2015-04-24 10:07:29来源: 红网 作者: 赵志疆

据河北青年报官微报道,微博网友称:大衡水的中学为了不让学生跳楼,真是下血本了!衡水二中为了防止学生跳楼,将教学楼改造成和监狱没什么两样。近日河北衡水市公安消防支队表示,衡水二中教学楼、宿舍均在外窗上设置影响逃生的不锈钢栅栏,若发生火灾会影响逃生,且不利于消防救援。经协商,学校将在不锈钢栅栏上设置可开启外窗,确保疏散逃生通道的畅通。(4月23日央视网)

面对这样一组图片,令人无语凝噎。在高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慷慨激昂甚至惨烈悲壮的誓师标语并不鲜见,尽管如此,这组图片还是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以“全封闭”的教学楼被背景,密密麻麻的标语不仅书写着高考的残酷,而且也书写着学生时代的艰难,不知这些禁锢在铁笼里的青春,何时才能自由地绽放?

“全封闭”的教学楼是否为阻止学生跳楼,衡水二中目前还没有正面回应,不过,网友作此推断不乏充分理由——今年3月29日清晨5点半,衡水二中高三学生许某在学校跳楼身亡,而校方在孩子跳楼后并没有及时通知家长。校方回应称,这件事情刑警已经介入,对于事情的详细情况“无可奉告”。除此之外,去年10月,该校还有一名高三女生跳楼身亡。接连发生的学生跳楼事件,再加上其后突然出现的防护网,难免会令人将此视为学校的应对之举。

不知道从何时起,高考标语渐渐远离了曾经的励志模板,取而代之地是一些暴力气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2013年高考标语中,以衡水二中的“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最为霸气十足。同样是衡水二中,今年的高考标语少了几分霸气,但却添了一份沉重,这座被称为“高考集中营”的学校,一如既往在高考前制造着话题,只不过,今年的话题因数次学生跳楼事件而侵染了些许血色。

今年2月26日,衡水二中的高考百日誓师正式启动,学生集体手持“血拼一百天,杀进重点线”标语振臂高呼,场面堪称壮怀激烈、血脉贲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一个高三学生就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将这些饱受争议的画面串连在一起,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衡水二中负责人曾经的话语——面对外界对其“高考集中营”的质疑,衡水二中办公室主任曾明确表示:“我们有着自己特色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不管怎样,我们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再次以严苛的形象“文图并茂”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不知,这是否就是衡水二中所要坚持的“办学特色”?

当然,仅仅谴责衡水二中“不近人情”,似乎也有失公允,在“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目标指引下,高考成绩俨然任何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任何不近人情的管理,都会理直气壮戴上“为学生未来着想”的温情帽子,所不同的,也许只是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某些“铁血”名校的成功,更是令很多中学看到了容易复制的模板,学生的空间因此被大大压缩。一所学校内,高三学生接连跳楼坠亡,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折射出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都不免令人堪忧。密密麻麻的防护网,也许可以提高学校的防护等级,但对于绷紧了神经的莘莘学子来说,恐将意味着更触目惊心的刺激,当此之时,不必追问这是出自谁的“创意”,尤该发问的是,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究竟如何?

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为标志,高考“深度革命”已经启动,以那些依旧禁锢在铁笼里的青春为观照,这项改革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中国落后地区为何最易制造名校神话

叶克飞

近日有消息称,曾经号称神话的湖北黄冈中学已经没落,1999年以来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后再未拿过国际奥赛奖牌。

这种消息自然不乏叫好声,许多人认为黄冈中学的滑坡是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以及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多项政策合力的结果,还喊出了“神话破灭是好事”之类的口号。

老实说,我也特别讨厌当年的黄冈中学,这种“神话”当然应该倒塌。我读高中时,每天黑压压的卷子上,左上角总有“黄冈中学”字样。尽管有人称这些打着黄冈中学旗号的试卷并非全是真货,但它仍堪称应试教育代名词,顽劣如我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黄冈中学如今的没落真的意味着教育进步?我倒是认为二者没一毛钱关系,而且标榜“改革”、“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中学教育不但没有进步,还有沦陷之势。

至于有乐观的专家称“封闭以及半封闭的教育管理办法才是黄冈中学及类黄冈中学神话逐渐没落的重要原因”,认为“对学生封闭式的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影响了学生的视野,而现在我们高考命题比较灵活,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而这种农村学校对高中学生的管理不太符合这种信息化的社会”,在我看来更是想当然的看法,高看了如今的高考试卷。出点偏题、联系一下时事,并不“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

记得我刚读小学时,大人们常常提起青岛下辖某县级市的一所著名中学。据说学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自习到十点,凭借繁重的课业,它成为了名校。小学毕业后,我进入了青岛市一所省重点中学。入学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看到了高考上线人数达七百多人的喜报,此后一段时间里,数字还在陆续增加,喜报隔三差五就换一张。

我起初很困惑,心想一个高三年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后来才知道,除了N个正式班之外,还有N个复读班,即所谓的“高四生”。学校不大,但仍专门辟出整栋楼给高三年级使用。整个初一,我只去过那里两三次,大白天也极为阴暗的走廊,所有的门都紧闭着,甚至悄无声息,只有走到窗边,你才能看到里面黑压压的人头,那简直可算是我的年少梦魇之一。

所幸初二那年,我就随父母回到了广东家乡,就读的那间中学也是省重点,课业也繁重,但校方每天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打篮球似乎比自习更重要,傍晚还可以在宛若花园的校内找个地方看看闲书。再加上香港电视台和电台的熏陶,总算不至于被题海弄傻。

我的个人经历当然不具备普遍意义,但仍有典型性。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经济已然发达,高考录取率虽不及京沪,但在国内也排在前列。即使是扩招之前,那所省重点中学的高考录取率也在95%以上,扩招后更可达到100%。加上学校设施齐备,有正规足球场、大量篮球场,后来更有了专业的体育馆和小球馆,图书馆、音乐楼和美术楼等一样不少,早在90年代中期就有了配备一二百台原装机的专业电脑室,这一切都给了学生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山东省的高考录取率低于广东,即使是省重点中学,在扩招前也有大量学生需要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至于那家传说中的青岛下辖县级市名校,生源多来自农村。在80年代和90年代,高考几乎是这些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课业繁重实属必然,成为省内“神话”也属必然。

这类“神话学校”几乎遍布全国,老校区一度成为热门景点的黄冈中学是其中翘楚,学生们排队打饭时都在背书做题的河北衡水中学同样如此,还有在校生超过两万人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它们往往有着同样的规律:军事化封闭管理,题海战术,尽量少放假,注重研究所谓“题路”,提倡标准化,严苛的作息制度和巨大的课业压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集中营”。同时,它们大多属于经济不发达、高考录取率偏低的省份,在省内又偏居更不发达的县级市乃至乡镇。如果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类“名校”也往往位于乡镇,比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所青岛下辖县级市的中学。

它客观说明了一个事实:需要靠高考改变命运的群体,是这类学校存在的土壤。如今,这个群体并未消失,但高考也许已经无法让他们改变命运。与此同时,“神话学校”的无力侧面说明了高考选拔机制的变化,也就是所谓“改革”的成果,但这个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谈及黄冈中学的没落,师资力量的流失是重要因素。因为地区经济在湖北排名倒数,教师收入也不高,不少老师被武汉学校挖走,还有不少出走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这恰恰是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无限度倾斜的一个佐证。本地生源的扩大导致参差也是一大因素,可它同样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缩影。据报道,黄冈中学建设并搬入新校区后严重负债,每年只能勉强偿还利息,靠政府帮忙才还清债务,校区扩大也带来了招生扩大,优质生源就此被稀释。同时,来自省会武汉的一些名校也来抢夺生源,通过减免学费、为贫困生父母在校内安排工作等手段吸引学生,黄冈中学显得更缺乏竞争力。

教育资源的倾斜早已不是秘密,早在9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那所珠三角重点中学就开始了疯狂挖人,教师资源基本来自江西、湖北和湖南等传统教育大省,据说还有“支付转会费”之举。

而在黄冈中学辉煌的年代里,教育资源的占有恰恰是其最大优势。比如当年高考统一命题,黄冈中学就掌握了极大话语权,甚至能够影响命题。但在各省独立命题后,黄冈中学的这一资源便流失了。至于当年的奥数优势,说到底也是优质生源和填鸭式教育的优势,但奥数与高考脱钩后,不但奥数辉煌不再,黄冈中学也失去了在加分领域的话语权,优质生源的流失在所难免。

如果这种资源分配是良性的,当然是好事,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黄冈中学作为“神话”尚且如此,普通的三线城市学校乃至乡镇学校就更不必说。我做学生时无比憧憬素质教育,但忽视了一个问题:在恶性竞争土壤没有改变、资源享有严重不平等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它不可能比应试教育好多少,甚至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有人曾说“中国的素质教育前提是有钱”,这话一点不假。我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提起音乐,就等同于乐器考级。它一方面制造了另一种应试压力,使得孩子更加“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寻租腐败的空间。最可怕的是,它封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原本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他们,如今悲哀地发现,城市孩子只需要弹弹钢琴下下棋就能跑赢他们。这一点加上原有的录取分数差异,以及扩招后带来的就业压力,对寒门子弟的影响甚至是致命性的。有人曾统计,黄冈中学当初的生源中有半数来自贫困家庭,原本他们可以通过题海战术赢得高考,进而改变命运,但现在他们却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能够考入名校顺利毕业,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比如人脉关系,比如陈旧观念,甚至老土的着装品味都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当然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黄冈中学无法守住的,其他同类中学同样守不住。各种优质资源都流向发达地区、大城市,难道这一切比黄冈中学的“神话”更高明吗?说白了无非是把黄冈中学的模式搬到了较发达地区,然后通过经济优势让一切变本加厉。就像有人所说:“当年黄冈中学厉害,是因为它够狠,不把学生当人看,但现在的学校一个比一个狠,它就显得不突出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平衡,因为寒门子弟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也因为所谓的“素质教育”不但未能减负,还制造了新的负担,“唯分数论”仍占主导,所以落后省份的落后地区仍然会制造各种“神话”级别的名校,比如河北第一名校衡水中学。衡水在经济不发达的河北都属最落后地区,可衡水中学却凭借着自己的高考神话,在国内各地开设分校。黄冈中学也许没落了,但其他落后地区的政府为了政绩,学校为了升学率,对抗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仍然会走这条路子——这甚至是落后地区中学对抗发达地区中学的唯一路子。

我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越是落后地区越重视教育”,黄冈是一例,衡水也是一例。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落后地区的政府总是大力扶持教育,家长也重视教育。其实这个说法明显偷换了概念,与其说落后地区重视教育,不如说落后地区重视分数,政府需要高升学率作为政绩,家长需要分数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甚至根本不会理睬“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黄冈中学就是典型例子,它辉煌不再,貌似最着急的是当地政府。据说,当地政府新近提出了“要重振黄冈教育雄风”,并在计划中将复兴黄冈中学放在第一位,还提出了量化标准,比如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

当地官员摆出一副低调的样子,甚至拒绝记者采访,表示“还未做出大的成效来,我们只想静心好好做好当前的事情。”可这种看似低调的言辞,背后实质却仍然是假大空的好高骛远,还是当年的陈腐思维——教育是用来量化的吗?这是教育还是工厂?

在黄冈市当地提出的振兴计划中,粗暴的行政干预无处不在,比如禁止各校单独提前招生,禁止截留生源,严格控制优质生源流向市外等,一切都为了黄冈中学铺路。再如什么“全市要培养100名全国名优教师、500名全省名优教师、2000名黄冈名师”,提高名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这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无疑是政绩思维的体现。

但这种思维并非黄冈独有,对于所有落后省份的偏远城市而言,想要实现教育的政绩功能,想要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抗,就要集中资源,将优秀的师资和生源集中在一起,通过封闭学习提高高考成绩。

这种行为不但功利,还戕害学生。而且即使高考成绩提上去了,仍然无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今天刚刚看到一则消息,南京一所学霸中学共有295名学生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有的学生从未参加任何学术竞赛,但坚持绘画和钢琴十多年,从小阅读各种书籍,父母坚持“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

这当然是成功教育的例子,但能够持这种先进理念,并从小就以书籍、乐器等熏陶孩子的父母,基本不可能是寒门子弟。当黄冈中学、衡水中学的学生还在为了高考头悬梁锥刺股时,当河南的郸城一高贴满“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之类的横幅时,享有更多教育资源的那些孩子已经避开高考,选择直接出国了。

黄冈中学不但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曾是教改支持者的眼中钉,似乎不鄙视它,都不好意思出来谈教改。但这一神话的倒塌并未成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甚至还展示了更严重的失衡,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原标题:《黄冈中学没落意味着教育的进步吗?》)

衡水二中的孩子奋斗多少年能跟金刻羽们喝咖啡?

文/西坡

衡水二中又火了。网友发布照片,说“衡水二中为了不让学生跳楼,真是下血本了!”。教学楼上,密密麻麻的是铁栏,外面贴着人们耳熟能详的高考标语。虽然学校还没有出面表示铁栏是为何用,但“衡水二监狱”、“衡水二富士康”这些绰号已经出笼。

每年的教育类新闻,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这两所学校都能承包相当一部分版面。军事化管理、雷人标语、震撼阅兵,每年都有新故事,但说来说去都是超级中学那点事。我没上过这样的超级中学,不是我当年多有自知之明,而是我没有这样的荣幸。我当年所在的高中,一直把衡水中学这样的“高考名校”当成学习典范,没混出这么大的名气,但管理方式上大同小异。

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不会对中国各地的超级中学大惊小怪,所以我也不准备像外宾一样侃侃而谈,“教育不是这样搞的,要解放孩子的天性”。跟底层的孩子谈解放天性、素质教育,就像“何不食肉糜”一样正确而空洞。

我想到的是最近火遍网络的“学霸女神”金刻羽。“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热爱文学和艺术,钢琴和单簧管技艺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拿到了哈佛经济学的博士学位……(19)83年的她现在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宏观经济学教授;而她的父亲,就是前财政部副部长、前中金公司董事长、现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

金刻羽的膜拜者们说她“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真的还比你努力”。他们不知道的是,与监狱、富士康外观无异的衡水二中代表的就是底层孩子的“努力”。我不喜欢那个成功学标题,因为你可以说自己没有她努力,但别人没让你代言。这么多人看到了金刻羽的“努力”,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衡水二中的孩子们的努力?

衡水二中和金刻羽是当下中国教育的两个隐喻,他们象征着分化的两极,在他们之间有越来越难以弥合的鸿沟。

金刻羽们初中就通读莎士比亚原著,衡水二中的孩子们可能连一本外文原著都没见过;金刻羽们高中就到了国外名校,衡水二中的孩子可能是从大城市返乡读的高中,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在大城市高考;在金刻羽们的人生道路上,国内的高考不值一瞥,但对衡水二中的孩子来说,高考仍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不在“衡水二富士康”好好努力,他们也许只能去富士康努力了。

前些年有个特别火的帖子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现实比这更残酷,当你奋斗十八年,终于学会喝咖啡,别人已经改茶道了。当苦寒出身的孩子过关斩将来到“争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却发现他的一些同龄人早就在国门外享受世界一流大学,谁能告诉我,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为鸡汤励志,你大可以学习金刻羽们的“努力”。但作为一个公共话题,我们不可以忽略这背后的阶层差异。

当富裕阶层谈减负,工薪阶层却要担心,放学太早孩子谁来照顾;当富裕阶层谈素质教育,工薪阶层却不得不考虑培训班的学费问题;当富裕阶层呼吁高校放开自主招生,工薪阶层却不得不担心,这会不会导致新的腐败和不公,使独木桥变得更窄。有的人还没吃饱,有的人却要减肥,人们谈的还是同一个教育吗?

黄冈神话已经破了,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的神话还能维持多久?超级中学的倒掉固然无甚可惜,但是人们必须瞪大眼睛看清楚,在它们的废墟上新站立起来的是什么。金刻羽们不需要掌声,他们早就在父辈的帮助下看过世界。真正需要帮助的,是超级中学里的“高考预备军”。除了每年总要来几次的围观,他们还应该得到更多的外界支持。(来源:新京报)

汪国真诗选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旅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选择》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 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

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大学生网上募捐救父 毕业后寻捐款人加息还钱

2015-05-13 04:19:41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2年8月17日本报曾报道吕江的情况

“……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毕竟您的任何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真心谢谢您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学生吕江(化名)用3年时间践行了“一诺千金”四个字。3年前,大四学生吕江为救身患白血病的父亲在网络上发文募捐,为父亲借钱治病;3年后,虽然父亲已经重病过世,但他仍旧践行承诺,寻找当年为自己捐款的好心人,将自己工作赚来的一点积蓄还给当年捐款的好心人。

缘起

大学生发微博募捐救父

2012年6月,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江父亲被诊断身患白血病,因家住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至少40万元的医疗费用,被迫无奈,吕江在微博、淘宝等网络平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向大家借钱,承诺会在3至5年内还钱且支付每年5%的利息。

事隔3年,5月10日,正在天津出差的曾先生突然收到吕江的电话。2012年吕江在网络上求助时曾先生曾通过银行向吕江转账捐款,没想到3年后会接到吕江的电话表示要还钱给他,随后,曾先生收到吕江汇款的银行短信,金额甚至包括吕江当年在网络上承诺的利息。

2012年6月,一封实名署名的求助信在网上被广泛关注,写信的是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江。吕江在信中写到自己家境困难但父母仍咬牙供自己读书上大学的经历,并表示父亲在当年6月被诊断为白血病,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父亲随时可能死亡。家中以务农为生,年收入不过3万元。目前已经配型成功,但无力承担骨髓移植等治疗费用近40万元,自己无路可走遂发布求助募捐信息。

吕江在求助信中发布了自己的身份证、父亲的白血病诊断证明、村委会的证明等文件及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并承诺将来会还钱以及利息。当时,吕江在微博上公布为自己捐款的好心人名单,详细记录了每位好心人捐款的时间、金额,并随时更新收到的捐款总额。根据吕江微博记录,截至2012年12月1日,吕江共收到532283.52元钱。

昨日,曾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已经忘记了当时捐钱给吕江的事情,也忘记了具体捐了多少钱。在电话中,曾先生表示不需要吕江还款,但吕江坚持借钱就应该还钱,也希望曾先生能继续帮助更多的人。

曾先生表示,自己十分感动,后来还发表了一篇长微博讲述这件事情。“我没想到他还记着这件事情,并主动找到我要还钱,现在的社会还有这样诚信的年轻人真的很难得,不一味索取,还懂得感恩。”

对话

“我会尽自己所能陆续还钱”

随后记者致电吕江,吕江表示,父亲已经于2014年去世,自己2013年毕业后在北京从事技术工作,每月收入5000多元钱。从今年3月份起他陆续开始联系当初借钱给自己的人逐一还钱,目前已经还了1万多元。“他们当年好心帮助我,给予我希望,我很感谢他们。”对于日后的还钱计划,吕江说:“我会尽己所能陆续还钱,还有一些当初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的好心人,自己也会尽力联系到对方还钱。”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联系当年捐款的人进行还钱的?

吕江:从今年3月份左右开始,因为我工作一年多了,开始有一点经济实力可以还钱了。

记者:你在北京从事什么工作,月收入状况怎么样?

吕江:现在在北京从事技术类的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吧。

记者:很多捐款的人都表示那些钱是捐赠给你的,不需要还钱,为什么你还一定要还钱?

吕江:我觉得借钱还钱是应该的,我当初募捐的时候就承诺会还钱,而且,这些捐款给我的人他们一定是那种也会捐款给其他人帮助他人的人,我现在有一点钱可以还给他们,他们也可以拿着这些钱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还这些钱你的经济压力大吗?

吕江:对我来说还好,我现在有一些收入,我慢慢还,还一些是一些,当初大家捐款给我,我都把捐款人的信息记录下来了,方便我以后还钱。但有些人当初捐款的时候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现在我也找不到他们了,但我会试着找,争取把钱还给他们。

记者:当初你一共筹集了多少钱?

吕江:50多万元,有些钱是公司老总捐助的,当时直接就给了我六七万元。

记者:你现在还了多少钱?

吕江:还了几个人的钱,大概还了1.3万多元吧。

记者:后面对还钱还有什么打算吗?

吕江:努力找到当初借钱给我的人,尽量攒钱将钱还给大家。

吕江其人

工作一年多开始还钱

吕江老家在天津宝坻农村,家中有几亩地,主要靠务农为生,家庭年收入3万元左右。在吕江老家农村,村里的孩子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前往家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但吕江父亲坚持让吕江好好读书升学,而吕江也不负众望,考上区里最好的高中宝坻一中读书。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吕江一直努力学习,2009年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当时,村里人都来吕江家恭喜吕江父母,也为村里出了大学生庆祝。当年吕江的弟弟也即将升入高中,家里经济负担很重,但吕江父亲坚持不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而是通过努力照看家里的养鸡场,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

在大学期间,为了读书,吕江省吃俭用,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有时候同时做三份家教工作,生活费全部靠自己赚取。吕江对科研很感兴趣,本科期间就参与很多科研项目,整天泡在实验室中,进入大四之后,吕江想努力考上研究生,于是集中精力专攻橡胶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

然而,在吕江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时候,2012年6月,47岁的吕江父亲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病倒了,成了躺在病床上浑身插着管子的病人。

生病期间,吕江父亲的情况十分不稳定,常常发高烧,医生说,这样下去,吕江父亲随时有可能因为脑出血而死亡。

为了挽救父亲生命,吕江和家人东拼西凑凑到几万元。后来,吕江父亲与一位亲属配型成功,但高达40万元左右的骨髓移植和化疗费用让吕江一家陷入绝望。走投无路的吕江想到了在网上募捐借钱的方式,他当时还表示,愿意“卖身救父”,如果哪家公司老板愿意借钱救助父亲,他愿意放弃考研,前往老板的公司打工还钱。

随后,吕江放弃考研,开始在网上筹款。他通过淘宝、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了一篇名为“请大家帮帮我的父亲”的文章,同时附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父亲的诊断证明书、父亲的照片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账号等。这篇文章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吕江的事情。

后来,吕江在微博上公开捐款爱心名单和捐款总额,共公布了19次,截至2012年12月1日最后一次公布,吕江微博显示共收到捐款532283.52元。

2013年吕江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到现在吕江已经工作一年多,他表示,自己现在有一些收入,条件好了一些,可以开始还钱了,并开始联系当年捐款的几位好心人,连带自己当年承诺的5%的利息,一并还给好心人们。

文/本报记者 高语阳

讲述

被遗忘的承诺

2012年,曾先生在网上看到吕江借款救父的帖子后,通过转账为吕江捐款。曾先生回忆称,自己转账之后很快就忘记这件事情了,没想到事隔3年竟然还能收到吕江的电话。“他说他这是践行承诺,我特别感动,现在这么浮躁的社会还会有这样的孩子,我当时就很想把这件事情写出来。后来,曾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周末,我正在天津忙着,手机忽然响起来,是个陌生号码,里面的声音很年轻也很陌生:“您好,我是××,您还记得我吗?”

那一刻我几乎要把它当成是*** 电话给挂掉,因为我根本不记得××这个名字,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我不认识。“你有什么事吗?”我问。

“我给您打电话,是想还您的钱。”那个年轻的声音说。

还钱,还什么钱?我很纳闷。

“不知道您还是否记得,我在几年前曾经在微博上求助,因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后来您曾经捐了我一笔钱,我现在想和您确认一下账号,把钱还给您。”

××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完全记不得这件事,另外一方面是居然还会有人过了这么些年真的要还别人的捐款……这真的是现在这个时代还会发生的事吗?

当××完整地说出了我常用的银行卡号,还有汇款时间时,我已经相信这事是真的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下意识地问,“你父亲现在身体恢复了吗?”

××很平静地告诉我,当时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帮助了他,父亲也因此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又撑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在去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工作,想把钱都还给大家。

我听了后很感动,说不用还了,小兄弟你好好工作,把家里照顾好就可以了。××坚持说一定要还,“我知道您不图什么,我很感谢您,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父亲不可能多活两年。您一定要收下,您可以用它再去帮助其他需要的人,这样也算是您的爱心一直在传递。”

其实以××刚工作的情况,收入应该不多,我说这样还款你的压力不大吗?他说慢慢一点点还,没什么的。唯一让他有些遗憾的是,很多人当初捐款时没留联系方式,已经联系不上了,“我还在想办法找他们。”

电话通完五分钟后,银行短信响起,除了那笔钱之外,还多出来10%。××的汇款留言写着:“两年每年5%的利息,谢谢您。”

那天一直忙到很晚,终于空下来后我开始查以前的微博,花了很多工夫,终于找到当年××那个求助帖,发于三年前的2012年9月。这时我才知道,××的求助帖在当时的微博上引起了很大关注,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大学生微博募捐救父”做过报道,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但是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在捐助的时候都没想过这个年轻的大学生真的有这么一天会来送还捐款!

在那个帖子上,我看到了当时看过就忽略,现在却最让我动容的一段话—

“……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工作的变动或升迁,我都会及时将我的联系方式和所有情况公开,不会让您找不到我。毕竟您的任何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真心谢谢您了!前一段时间,村里的父老乡亲为父亲捐助,母亲就说过,如今我也同样申明:您的借款中,家里不富余的不要,家里孩子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的不要……”

原来这孩子当初就说的是借!

原来这个年轻人只是在完成他当初的承诺!

  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文/曾鹏宇)

来源:政信理财网,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136-2194-8357(微信同)

本文链接:http://www.iwenqu.com/zxdt/1333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wenq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政信理财网购买流程

注明:

余老师专注信托、定融、债券、基金等领域,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安全的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

锁定关注本站即可实时查询,及时获取《最新产品+最新进度+最全资料》
政信理财网

评论(0)

赞助政信理财网

发表评论:


【顶】 【踩】 【好】 【懵】 【赞】 【表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