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式 金字塔式的等级在当时被称作什么
“私立学校”,“精英教育”,这些名词受热捧的背后,是名校不为人知的招生逻辑,在早期的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被录取的标准,始终围绕家庭背景实力,就连SAT,本意是摸清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摸清的却是学生们的家庭收入。教育真的有公平可言吗?看这位家长给我们带来的文章
最近,“用生命陪孩子做作业”、“家委会竞选成秀场”等文章爆红网络,笑Cry之余,我为这个时代家长们的集体焦虑而深感无奈。同时,想起了曾经给我带来很大启发的一本书,“纽约时报畅销书”《优秀的绵羊》
(作者 William Deresiewicz 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2008年辞去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
哈耶普,看得见的阶层堡垒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我曾经以为,它们离学霸们并不遥远。直到看到它们的本科录取法则:学术标准(SAT、GPA、AP等)、金光闪闪的推荐信和个人简历(特长、课外活动、社会服务项目)、昂贵的学费、偏向校友子女、偏向体育健将、偏向巨额捐赠者、强调家庭背景(例如限制犹太申请者)
在这种情形下,富裕家庭无疑占尽了优势:聘请SAT私人教师、雇用自荐信导师(代笔者)、以校友名义捐助,更不用说,提供学习多门特长、参加多项课外活动、参与跨国社会服务项目所需的时间和财力支持
于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列表成为申请大学的“个人炫富名单”,如果你有10项课外活动,那我需要有11项;于是,社会服务项目越来越标新立异,你去印度教英语,我去秘鲁盖学校,你去知名博物馆当docent(讲解员),我去投资银行写PitchBook(项目建议书);就连SAT,本意是摸清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摸清的却是学生们的家庭收入
所以,仅凭你是学霸,拼爹拼不过,也难以踏进哈耶普的门槛。(相比之下,咱中国的清华北大只看高考分数,是一件多么公平的事!)顶尖大学招收上层阶层的孩子,这些孩子毕业后从事上层阶层的工作,将来他们的孩子再去上顶尖大学,如此反复,阶层就此固化
不同社会层级的学校教学理念不同,工薪阶层的孩子学习如何严格遵守纪律,学习机械式劳动,训练死记硬背功夫;职业阶层的孩子学习如何创造,如何表达自我;而商业阶层的孩子学习掌握权力、统治和自我掌控
一箭穿心......
然而,这并不是《优秀的绵羊》,也不是我,最想谈论的主题
精英教育的劣势
何为“精英教育”(superior education)?简言之,就是培养精英阶层的教育。从入学率而言,名校(小学、中学、大学),当属精英教育的第一梯队,但精英教育也有其劣势所在
首先,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在精英阶层的家长眼中,名校对自己的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尽你最大的努力”,而是“你必须是最好的”。雄心勃勃的父母不断地向孩子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其背后的实质是对孩子的不满
孩子为了极力消除父母对自己的不满,一刻不敢停歇地拼搏,我们并没意识到,这是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一颗叫做“必须成功”的种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不成功的人就不应该有快乐
然而,孩子们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一种“伪自我”。当一个孩子力争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和渴望,久而久之,他将失去关怀自己感受和渴望的能力,同时,如果要出类拔萃,那么就必须做出牺牲。有多少孩子,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好奇心、兴趣爱好,而这些牺牲,恰恰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精英名校生过得极其不开心,他们患上了成功强迫症,必须成功,而且必须速成;他们的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我们都承认,学生在高中阶段承受巨大压力会导致精神焦虑,那么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焦虑症会不翼而飞吗?不会,只会变本加厉,名牌大学里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手更加强大,孩子们如履薄冰,在自负和自卑之间起起落落
第二,它让孩子们恐惧失败,使他们对风险极力回避。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极度缺乏好奇心,对未来一片茫然,不能定位自己真实的喜好,不清楚自己的目标,犹如一群优秀的绵羊
精英教育还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态度:盲目的野心、对风险习惯性的回避、霍布斯式的物质唯上的野蛮性竞争。在精英学生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是一双“害怕失败”的魔爪。他们最恐惧的事情是:将来自己不成功。他们无法从“我会失败”的恐惧感中挣脱出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无法忍受
第三,它向孩子们灌输了一种虚假的自我价值,让他们变得傲慢和自负。精英教育会告诉精英学生:你根本没必要在一个没上过名校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不管他属于什么阶层。你是天之骄子,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之一”,其他人根本没法和你比,他们没你优秀,没你聪明,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生活在你之下。于是,精英学生们自以为高人一等,成为一个与世隔绝、自以为是的小混蛋
而事实上呢?名校之外还有很多聪明和优秀的人,所以,在努力将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同时,如何避免他受“精英教育”的伤害?我想这值得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美国的公立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公立教育是哲学决定政策的。这个哲学就是:社会是呈金字塔式建立的,统治者,或者在各领域成为精英的人,是金字塔的顶端,这样的人占绝对的少数,因此,公立教育根本就没必要硬性要求所有学生将来都能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
事实上,在刚刚建立公立教育的时候,社会上对公立学校学生的要求一直就是“知道如何投票”和“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支票本”,即平衡家庭预算就行了。直到现在,全美国很多州都设立了“高中毕业考试”制度,但没有任何一个州的高中毕业考试是考英语和数学以外的科目的。这充分的说明了公立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因此,对美国公立中小学的一些做法,比如小学不分科目,一个老师教一个班所有科目的课;小学没有课本;升中学不必考试;学生学习轻松,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作“教辅”;不存在“高考”(SAT和ACT的考试不是高考)……我们就好理解了
由于美国的公立教育是真正“公立”的,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公立教育政策基本是由全民投票选出来的校董事会委员们决定的,因此,公立教育该如何走,基本就是处于金字塔下层的大多数人说了算。在保障金字塔下层的人过的生活不会太差这方面,美国一直都做得非常好
正当美国公立学校的数学几乎毁掉了两三代公立学校学生的同时,美国出现了迈克尔·戴尔、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一大批创造硅谷奇迹的亿万富豪,他们有人在30岁以前就创立了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品牌。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出自“一塌糊涂”的公立学校,这又作何解释呢?
原来,虽然美国公立教育的哲学传统基本放弃培养学生成为金字塔顶端精英的做法,但是,却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确保学生中真正的天才和精英不被埋没。从小学开始,学校就通过智力测验和标准考试,找出人群中的精英,冠以“天资聪颖”的头衔,加以特别培养,到了高中,更加把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下放到高中以“大学预修课”的名义,提供给天才和精英学习
除了使用学分制以及下放大学课程到高中让天才、精英提前选修以外,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关和社会上的商业机构,都非常注重跟公立学校建立伙伴关系
比如,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教育里面有一项内容,是美国的老师在小学就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构建”、写小论文等。而美国的公立图书馆就专门有帮助学生的老师查找资料、提供研究帮助的图书馆员。而美国的小学生几分钟就能申请一张公立图书馆借书证,不仅可以接到本市所有图书馆的图书,还可以借到全美所有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偏远一点的地区,公立图书馆甚至定期开一辆大车,巡回到各学校,送书上门。美国的动物园也有类似的流动动物园车,把动物带到学校,供学生研究,而且都是免费的。而商业机构跟学校建立的伙伴关系就更广泛了。比如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等,就提供资金在某些公立高中建立特别课程,让学生选修金融方面的课程,甚至还给学生提供暑期带薪实习机会。微软公司也曾出资开设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微软课程拿到微软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和办公室软件资格认证。美国国会有特别的“青少年认识政府运作”项目,每年出资经过选拔的高中生到国会当议员实习助理,实地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
这种制度上的灵活和多样性,决定了美国的天才和精英学生不仅在起步时比中国学生早,而且从一开始就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周到的照顾和极为专业的培养,以保证他们得到最能发挥他们的潜能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公立学校至少存在三种学生。第一种是不学无术、混日子、连高中文凭都未必能混得到的学生。第二种是循规蹈矩、能够进入普通大学深造,或者高中毕业后进入技术学院学习一技之长的学生。第三种是天才、精英。
这群学生从进入公立学校系统开始,就得到良好的照顾,有完善的制度确保每一个天才都得到最合适的培养。当他们的同学在学习十以内加减法的时候,这些学生在数学竞赛联盟的特别班里做奥数题;当他们的同学在家政班学如何洗衣做饭的时候,他们在学如何测试基因序列……没有人用各种古怪的理论去折腾他们,因为美国人都知道,他们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未来的世界领袖。
(了解更多,请微信搜索:美国公立教育)
来源:政信理财网,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136-2194-8357(微信同)
本文链接:http://www.iwenqu.com/zxdr/854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wenq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标签:金字塔式
注明:
余老师专注信托、定融、债券、基金等领域,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安全的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