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政信 » 山东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财产权信托二期 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在线服务

山东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财产权信托二期 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34°c 2024年02月01日 18:49 精选政信 0条评论
  移步手机端

1、打开你手机的二维码扫描APP
2、扫描左则的二维码
3、点击扫描获得的网址
4、可以在手机端阅读此文章

  

  列电岁月专刊-4

1958年9月,我正在故乡的小学当代课老师,中旬我接到了两封来信,其中一封来信说北京电子管厂正在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员,另一封来信说保定列车电业局那边的保定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正在招生。经过认真考虑,辞职了代课,来到保定应招。

到保定后,康保良局长并没有把与我同时到来的七人直接安排到学校学习,而是先让我们去列车电业局装配厂报到当学徒,我很不满地对康局长说:“我是来上学的,去当学徒我不干!‘’ 康局长说“你到装配厂后再申请上学,他们就会安排你去上学的。‘’当我们在装配厂车厢组干了大约两周时间,装配厂即通知我们到校学习了。

  在动力学院半工半读

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社会变革“突飞猛进”.我原本应招的“保定电力工人技术学校”,待我们到校报到时,学校已经改为半工半读的“列车电业局动力学院”了。

动力学院当时设有本科和预科两种学制。本科设有电机和热机两个系,各系一个班,共两班,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预科有12个班,不分系,学制2年连读本科学制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

我们到学院报到以后,学院根据我们所在的工厂,把我分到了预科210班,班主任是马漆波老师,班长是翟雨芬,班上大约有50名同学。

我们的教室设在保定基地东院的一排平房里,我们210班和212班、209班、211班四个班在同一教室上课,其中我们班和212班与209和211班每周交替上课,轮换下厂劳动, 这样的安排至少可以缓解校舍不足。

我们每隔一周来基地参加劳动,当时,“大炼钢铁”之风正盛,基地也在建设炼钢“小高炉”,我们帮助抬土筐、搬运砖头。完成“小高炉”建设以后,我在装配厂的劳动先是在车厢组,后来又调整到汽机车间,跟着工人师傅搞飞机头发电。

我们几个人都来自从农村,对工厂生产劳动不了解,因而还闹过两个笑话。我刚进装配厂时,头一次见工人师傅烧电焊,出于好奇,死盯着弧光看。懂得安全常识的人,都避而不看强烈的弧光,否则眼睛会受伤遭罪,我根本不懂,结果被电焊“打”过的眼睛,泪流不止、疼得不能睁眼。被师傅带到厂医务室去洗眼,经一夜的休息才有所好转。再一件事,也是在装配厂车厢组,韩师傅在车厢顶上干活,让我从工具箱里拿扁铲(韩师傅称扁铲为“扁錾子”,且其读音是“biǎn zuàn zī”),韩师傅是东北口音,我却听得是拿“扁担子”,于是,找来了一根长长的扁担,惹得韩师很生气。

起初,我虽然在列车电业局办的学校上课,但对列车电业局的工作性质一无所知。还是在几个月后,教机械制图的臧定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列车电站就是把发电设备装到火车车厢里的发电厂,我这才知道了列车电业局是搞发电为主的单位,与铁路运营根本不相干。

  如愿留在学校

“大跃进”后期,动力学校调整前夕,1959年4月,我们停课到方顺桥参加农业抗旱劳动,想必调整工作已经开始了。“五一”过后,学校调整结果公之于众。“列车电业局动力学院”改为“保定电力学校”,学制改成了全日制的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改隶属关系为水利电力部直接管理。动力学院整顿的具体结果是撤销学院的本科班,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列车电业局所属单位或留校当老师,记得留校当老师的有杜尔滨、刘大智、李富纯、谷慎、邵寿根等人。我们预科班计划200人留校继续学习,其余同学一部分安排到财务培训班进行短期学习,还有一部分人去当材料员,而大部分同学则分配到基地或列车电站当工人。

我们预科班在进行整顿时,学校要求同学们在两三天内根据自己以及家庭条件等情况,选报志愿,可选报留校、财务训练班、材料员,到基地或到电站当工人。具体要求是自己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以“随大流……”。

会后,我和赵学义、周景辉一起商议如何填写志愿时,我说我只选择第一志愿“留校学习”,其他两个你们看着随便填吧。赵学义、周景辉也一致说,第一志愿填留校学习是肯定的。至于第二、三志愿嘛,社会知识稍多一点的赵学义说:“第二志愿填学习财务,毕竟还能再继续学习两个月,第三志愿填去当材料员,当材料员出差的机会多……”就这样我们三人确定填写同样的志愿。第二天班里分小组交流、讨论,在讨论会上邵秋菊同学问我:“你打算怎么填?”这时我则很随便的说了三个字“随大流。”

就是这个“随大流”的三个字不知是哪位同学向马老师打了 “小报告”,马老师听到这个“小报告”后立即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问我考虑的结果。我如实地将我们填报志愿的决定告诉了马老师。马老师说“你不是刚才还说随大流吗?”我笑了笑回答“我那是对他们随便讲的,不是我真实的意愿”。就这样到了宣布结果的时候,马老师宣读留校的名单上我竟是班上的第一名留校生,并且赵学义、周景辉和初中的同班同学李焕新也都被确定留校学习了。

这次整顿,学校由半工半读改成了正规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并把我分配在“发电厂、电力网及系统”专业学习,班级编号为“电5801班”,而且与我的好友李焕新、赵学义、周景辉同班,电5801班的班主任仍是马老师,这让我很是欣慰。

周景辉

李涣新

陶保福

这次整顿留校的200名学生,分为五个班,每班40名;其中三个班为“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两个班为“发电厂、电力网及系统”专业,班级编号分别为动5801、动5802、动5803、电5801和电5802。

  严格的校规校纪

我们电5801班里的学习氛围很浓,教室的墙壁上面贴有名人格言,其中有马克思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不畏艰苦攀登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毛泽东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巴甫洛夫的“科学需要毕生从事,假如你有两个生命还是不够的,科学需要付出最大的精力和热情”等等。

到了1960年的上半年,有很多同学认为,从动力学院学习开始到这个时间已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深入学习的欲望依然强烈、设想继续升学深造。

记得电5802班高宝来通过在农村老家办理了一个高中“同等学历”的证明,报考了“天津纺织学院”而被录取入学。学校察觉后,派人到天津让他退学并带回学校,带回学校后又给予了“开除学籍”的处分。我的同班同学张书中携带学生证到 “河北省文化艺术学院”报名应考,人家看到他是一个在校学生,未允许报名不说,还通报给了学校,学校则责令本班对其进行批评并责其在班上检讨。

现在想来,学校校规、纪律严密无可厚非,但同学为了祖国建设意欲深造也应是无可厚非的,对高宝来的处理未免“过分”了。

1960年的4、5月份,学校安排我们约两个月的认识性“实习”,我被安排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发电的第26列车电站实习。我们的实习笔记本每天晚上都要交给带队老师检查,而且说是按照“保密”要求,实习结束后上交学校统一销毁。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每天向师傅请教,并把所学习的东西记录到实习笔记本上,下班后交给老师检查批阅。后来,因为专业知识的缺少,而不知再从哪里深入学习,实习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就少了一些,然而这竟让带队老师在实习笔记本上加了“谦虚使人进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的批语。

在26列车电站实习的时候,动5801班的王长河下夜班后未经请假到赤峰市内去玩了一趟,带队老师报告给学校后引起重视,不仅在学校的《实习简报》上给予通报,并且还惊动负责教学工作的邓钟岱副校长,亲临内蒙赤峰实习现场进行批评教育。

进入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1961年的五月)学校又安排我们到山东藤县官桥为枣庄矿务局发电的第11列车电站实习,临行前,学校把我们集中到大食堂由教导科任栋梁科长对我们进行实习前的安全、纪律教育,因为人员少,同学们认为就可以无拘无束地随便坐、随便站。任栋梁科长见状,就此大讲了一通关于人情礼节方面的规矩,这让我们受益颇多。

在1960年,国家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保定电校也同样为了解决饥饿问题而组织同学们去捞河草、到野外拾野菜、做“人造肉”、“种蘑菇”等等。

  几位老师

在电校学习的几年中让我班同学最尊敬的几位师长是邓钟岱副校长、马漆波老师、罗蔚擎老师和王士忠老师,在这些师长中邓钟岱副校长是解放前北京辅仁大学的毕业生,他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讲话干练、道德高尚而深受同学们尊崇,记得1958年在动力学院学习时邓校长曾为我们讲授1951.06.06《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马漆波老师,1957年毕业于上海动力学校,年龄不比我长多少。马老师精明强干、勤奋努力和富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魄力,记得在动力学院时段马老师曾因为主动请缨教授本科班的高等数学课,邓校长曾因为怀疑他的学历低而不能胜任做过自我检讨。

罗尉擎老师1957年毕业于郑州电力学校,因为具有文学、文艺等多方面技能在到保定电校以前曾在水电部电力通讯报社工证。来保定电校后先后为我班讲授物理、电机学、高电压工程、电力网和电力系统等课程,在马老师出任学校教导科科长后接任了我班班主任。大概是因为有过当“记者”经历的原因,罗老师曾主编“保定电力学校”校刊小报、执导过一些文艺节目。在1961年,前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后,还作为技术讲座的主讲人讲述有关知识,显示了他的多才多艺。

还有一位纯粹搞学问的王士忠老师是让同学们敬重的人。王士忠老师大概是1958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曾为我班讲授《理论电工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课程,因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王老师讲课过细而经常延误课时,这虽然常让学校对其不够满意但同学们却很为欢迎他的讲课之详尽。我毕业以后曾两次见到过王老师,每次见面王老师都是谈有关专业学习方面的话题。据说在那个特殊年代曾让这样的一位纯粹搞技术的人遭受一些不白之冤,真乃咄咄怪事。

  后记

1961年的10月,学校按保定市部署“下放城市人口”的要求确定,四年级(即我们这个年级)同学提前毕业分配工作,并按“中专”毕业确定工资待遇,尚未学完的课程采用“函授”的方式自学完成,到1962年的3~4月,经学校命题、电站监考、学校评卷的考试合格后,1962年4月学校通过邮局为我们颁发了毕业证书;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并成为了列电系统的一名正式员工。

保定电校电5801班全体同学毕业留念

前排左起 陈满长 刘振伶 后排左起 李焕新 陶保福 刘国祯

毕业30年后同学相会合影。前排左起 段魁琴 张立茹 邵秋菊 周淑德 吕素婷

后排左起 翟雨芬 王玉德 李洪波 康瑞辰

作者简介:刘振伶,1940年9月生于保定。1961年11月毕业于保定电力学校。先后在44、55列车电站和列电中试所以及保定基地工作。1986年调入石油工业部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工作,直至退休。

  编语

《列电岁月》是列电史志编委会确定编纂记录中国列电历史的三册著书之一。本书主要以口述历史为主要形式,真实地记录亲历者在列电生涯中一段难忘且有意义的过往。

启动征文以后,编辑从征文和编纂的其它文稿中,候选出几十篇作品,经编委会审核确定,现通过公众号陆续刊登出来,旨在鼓励和激发更多列电人参加征文活动,唤醒沉睡的记忆,讲述自己亲历且有意义的故事。同时,我们努力使稿源在故事性、生动性、可读性等方面有所提高,努力使《列电岁月》每篇故事精彩纷呈地展现给读者,以此感受列电人的情怀。

本专刊,将不定期的刊登候选作品,我们期待你的精彩故事,让列电人共同分享你的激情岁月----

有关征文事宜,请参见公众号“《列电岁月》征文启事”

《列电岁月》编辑 周密联系方式

  13832269638

  bdzhoumi@126.com

《列电岁月》编辑 闫瑞泉联系方式

  13901058071

  组稿 编辑 排版:周密

小编邮箱:liedian2016@163.com

列电人周日刊:ldrzrk@163.com

  文章标题

来源:政信理财网,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136-2194-8357(微信同)

本文链接:http://www.iwenqu.com/jxzx/1426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wenq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政信理财网购买流程

注明:

余老师专注信托、定融、债券、基金等领域,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安全的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

锁定关注本站即可实时查询,及时获取《最新产品+最新进度+最全资料》
政信理财网

评论(0)

赞助政信理财网

发表评论:


【顶】 【踩】 【好】 【懵】 【赞】 【表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